行业透视镜 | 小米公布汽车技术路线、华为赋能多家车企 科技企业触发汽车行业“鲶鱼”效应

2023-12-28 20:05:1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范瑞鸣;李建英

四川在线记者 赵张冬 图片由各品牌提供

12月28日下午,小米汽车举行了一场技术发布会,解读了小米汽车的相关技术路线。同日,此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首款车型——小米SU7的神秘面纱也被揭开。发布会上,小米还公布了“人车家全生态”的全新战略,小米汽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小米汽车的宣传图

科技企业进军汽车行业已经不是新闻,但是像小米这样没有选择与传统车企合作,而是自行研发的科技企业并不多。在2023年,入局造车的“外行”纷纷发布了最新的产品或者战略,让汽车行业度过百花齐放的一年。

新品牌入局 科技和汽车融合趋势越发明显

10月21日,极石01首台量产车在青岛工厂下线,成为车市“新势力”。此前,极石汽车上海、成都等地的首家城市展厅和服务中心已经开业。

据了解,极石汽车是洛轲智能、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及北汽制造共同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极石汽车的创始人也是石头科技的创始人,其扫地机器人产品市场销量一直名列前茅。

10月27日,极越汽车发布了全球首台AI汽车机器人极越01。极越品牌的前身是集度汽车,由百度与吉利联合打造,2023年8月更名为极越汽车,这次上市的极越01是更名后的首款车型。极越定位于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


极越01发布会现场

“极越01具备当前行业顶尖的智能化能力,全系标配高通8295和双英伟达Orin芯片,智能语音交互体验行业领先,纯视觉高阶智驾开箱即用。”集度CEO、极越CEO夏一平在新车上市时表示,“极越01是全球首款依靠‘纯视觉’感知算法,‘全程0接管’跑通中国复杂城市道路的智能汽车。其领先的高阶智驾能力拥有百度Apollo高阶自动驾驶全套能力和安全体系赋能,Apollo的L4级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已超过7000万公里。”

此外,极越也融入了文心一言的大模型能力,是全球首个大模型“上车”的智能汽车,智能座舱从此拥有了逻辑推理、策略规划和内容生成等诸多能力。

11月16日下午,跨界造车的均瑶集团旗下吉祥航空航班上,在万米高空召开了以“从奔波 到奔赴 2023吉祥大出行”为主题的空中全球发布会,宣布将首创航陆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生态,发布了全新汽车品牌“吉祥汽车”,吉祥汽车首款产品预计将于2024年第二季度在国内上市。

据记者了解,吉祥汽车首款新车定价在20万元以内。吉祥汽车的资质来自云度汽车,后者于2017年1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发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许可证。2022年6月,均瑶集团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

11月9日,华为发布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新战略,并推出华为智选车业务新生态,旗下拥有问界和智界系列车型。

“华为智慧出行在数字平台、全场景互联、智能驾驶、智能车控、全维安全等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现场介绍,华为将以往信息产业及消费电子产品的优秀实践,跨界适配到了汽车领域,引入手机领域质量意识、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鲶鱼”效应从何而来?科技企业具有先天优势


华为智慧出行发布会现场

汽车工业诞生了百余年,汽车早已从工具属性进阶到情感属性。如今,汽车品牌之间的竞争已从动力、底盘、造型等发展到了智能化比拼。汽车智能化的广阔前景不仅对汽车行业有着极大的影响,还吸引了科技行业的关注。科技企业造车,在智能化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分为车载信息服务、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出行三个阶段。当前我国已处于智能网联汽车阶段,实现了协同式智能交通与自动驾驶的部分功能,预计到2025年将进入智能出行阶段。”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彭忆强教授介绍,“目前,汽车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方面;而智能驾驶方面的功能体现将会在智能车云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得以充分显现。”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11个国家部委联合出台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明确提出建设中国标准智能汽车和实现智能汽车强国的战略目标。《战略》中,智能汽车被定义为: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运用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由单纯交通运输工具逐步向智能移动空间转变的新一代汽车。

“业内普遍认为,汽车技术革命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但我更愿意相信,探索与困惑交织、观望与抢跑并存是上半场,形成共识之后的拼杀才是下半场。因为此时全球所有强手都会入场、全力以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发表了他的看法,并提出产品技术向“新”、模式生态向“新”、增长方式向“新”的建议,“只有做好‘新’的文章、才会收获真正的繁荣。”

科技企业大举介入造车,正如一条条新的鲶鱼入水,凭借自身在智能化领域的积累和沉淀,搅动原有汽车行业的格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