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周显彬 图片由全国糖酒会组委会提供
3月25日上午,“2025全国糖酒会酱酒大会”举行,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抛出酱酒产业发展的三大变化:茅台罕见收敛锋芒,二线军团集体演绎“去茅化”;赤水河两岸酱酒产区博弈升维,产能角力转向品质博弈;渠道深耕步入深水区,体验促销开辟新战场。这三大变化勾勒出酱酒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重构,并通过品牌分化、产区博弈与消费重构重塑行业发展格局。
产品博弈:从同质狂飙到价值觉醒
糖酒会现场,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广场上,金沙酒业特装展位前人气颇旺。作为本届糖酒会首席战略伙伴,其免费派发10万瓶核心产品的豪举引起同行侧目。与之相呼应,茅台镇某酒企推出“1999元/瓶 买一送五”的招商促销活动,试图重构价格体系。
这种“破圈”式的促销宣传大举措,在郎酒“三品节”上得到另一种解构。糖酒会期间,距离成都300多公里的古蔺县二郎镇,红运郎、青花郎、红花郎15、红花郎10、郎牌郎酱香郎酒五大单品产品矩阵盛大亮相第五届“三品节”,成为郎酒“产品故事”的主角。
3月20日,习酒用一场“春分之约”在赤水河畔揭晓君品文化2025新注脚。更早一些时候,珍酒在贵州遵义举行隆重庆典和经销商大会……头部品牌的产品叙事已跳出价格战泥淖,转向品质话语权的建构。有品牌经销商这样坦言,“酱酒真正有消费黏性的核心人群不过几百万人,必须用沉浸式体验锁定他们。”
要避免低层次内卷和高度同质化竞争,在糖酒会的场域,各大酱酒品牌也有意进行切割。
“酱酒‘去茅化’已成为趋势。”行业观察人士指出,珍酒推出千元档“珍五十”,金沙打造窖藏差异化系列,郎酒深化“茅香郎味”概念普及,本质上都试图独领风骚。正如白酒行业人士钟杰所言:“酱酒风味正从厚重酸涩向酱鲜爽净演进,这场味觉革命将重塑消费认知。酱香酒的风味个性化发展,将重温浓香白酒走过的路。”
酱酒行业转变基于两个现实:一方面,其他品牌主动淡化茅台标杆效应;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非茅台酱酒的接受度在提升。行业专家权图指出:“200—300元、500—800元、1500元+等价格带正在重新划分,品牌与品质必须双重背书。”
产区碰撞:产能竞赛背后的生态重构
3月22日、23日,仁怀和古蔺先后在成都举行产区推介会,一场没有硝烟的“赤水河暗战”悄然上演,两大酱酒产区相继亮剑:前者宣布占据全国酱酒产能半壁江山,后者披露“十四五”期间产能从8万吨激增至18万吨;古蔺爆出200亿元战略签约,仁怀随即以90.4亿订单回应。数字博弈背后,其实是酿造生态的重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上企业累计白酒产量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1.86%,酱酒产能也有所下降——2024年中国酱酒产量约65万千升,同比下降13.33%。但从营收上看,中国酱酒行业仍在增长。这种“量减质升”的倒挂现象,印证了某头部酒企负责人的判断:“真正的较量已从产能转向储能与品质,简单的产能比拼正在升级为全方位的产业竞争。”
当古蔺贡香酒业宣布满负荷生产,4个车间的智能酿造系统实时监控127项工艺参数——这正是新时代产能竞赛的科技注脚。该公司副董事长楚夏龙介绍,从去年11月起至今,古蔺贡香已收到成都、广州等地客户2万件成品酒的订单,目前正在满负荷生产。
翻看中国酱酒产业名录,虽然有着地理上的南北派系划分,但是茅台、郎酒、习酒、珍酒、金沙……这些知名品牌都诞生于南方产区的赤水河两岸。如今,赤水河两岸产区竞争进入新阶段,跨越赤水左右的较量,折射出产区经济的新逻辑——头部企业在技术革新与品牌建设层面彰显示范引领作用;相关产区政府推出全产业链扶持政策;数智化赋能在酱酒产业各环节深度融合,有力推动着酱酒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面对当前酱酒调整周期,行业分析人士权图提出“三变三不变”理论:消费人群扩容、良币驱逐劣币、茅台引领行业三大趋势不变;品牌格局重塑、价格体系裂变、消费场景革新已成破竹之势。这种辩证关系在糖酒会上得到验证——尽管中小企业大面积承压,但某些品牌仍实现了千万级增长。
当糖酒会的喧嚣散去,酱酒产业必须书写一道辩证题:如何在倍速进化中保持品质定力,如何在品类红利消退时完成品牌跃迁?
赤水河的波涛依旧,两岸产区竞争已在升维。从成都糖酒会展馆到赤水河两岸酱酒车间,这场关于时间与价值的马拉松,正在书写中国酱酒的进化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