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阳菲菲 文/图
5月22日, 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街道工作人员王媛媛轻点手机屏幕上的“报表通”系统,当日系统便完成了一份小区详细信息报表填报任务。过去需要打多个电话核实、花费数小时手动填写的繁琐流程,如今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报表带数下发、任务自动分派,效率提升看得见!”她感慨地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推动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工作指引》有关要求,四川省以建设推广“报表通”应用为抓手,着力减少基层填表负担。各试点地区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部门统筹谋划和协同推进,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
减负提效:从“被动填表”到“主动服务”
“现在有了‘报表通’,很多数据系统会自动预填,我们只需要核对和补充少量信息,工作量大大减少了。”成都市新津区柳河社区工作人员唐敏说。在报表精简方面,新津区采取“多表合一”“数据项压减”等有力措施,将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原本需要填报的120余张存量报表压减至20余张。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填表数量,更优化了报表结构,让报表填报工作更加简洁高效。
2024年,成都市开发了“报表通”系统,将全市下发至基层的报表全部纳入“报表通”系统管理,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报表通”通过构建城市数智能力中台,建好“数据底座”,通过上级回流、本级接入、基层采集,将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等数据汇集到数据中台。
据统计,目前,成都市80个市级部门报表全部完成清理并纳入“报表通”管理,市级下发基层报表数量由224张压减至113张、压减50%,填报数据项由6000余项压减至2900余项,可带数下发580余项,实际压减61.3%。
赋能提质:多元智能便民场景在基层落地
除了减轻基层报表负担,各地还结合业务实际情况,开展了多元场景的应用。
成都市金牛区建立“报表通+巡访关爱”模式,开展特殊关爱人群精准服务。按照《金牛区特殊困难人群数据治理实施细则》,通过将分散在民政、医保、卫健等部门的报表统一填报周期、字段类型、数据口径等采集标准,经过汇总、比对、去重等治理后,再将问题数据通过“报表通”下发社区。网格员通过一次性入户“以核代采”完成信息核验、需求收集,数据采集量大幅减少。通过“报表通”精准校核,可实现补贴发放免申即享。
金牛区网格员吴江说:“现在通过‘报表通’,我们提前知道需要核对和补充的信息,一次性就能完成任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金牛区形成了较为准确、动态更新的全区特殊关爱人群专题数据库5万余条。
四川天府新区利用“报表通”实现电动自行车整治“一键闭环”应用。通过系统自动识别和处理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等问题,实现了从问题发现到处理的全流程自动化。
遂宁市通过“报表通”建立“数据超市”,开发“采集表”和“取数表”,强化两端应用,打造“前端智能采集+后端分析应用”体系。通过二维码分享数据填报和“遂宁通”掌端采集,基层工作量减少50%以上。
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报表通”将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