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三关,通江银耳要成为百亿产业

2018-10-24 06:43:25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今年全县银耳产量预计在25万公斤左右,比2017年同比增长525%。”近日,最后一批段木银耳采摘结束,巴中市通江县政协主席、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推进工作组组长闫丕川算了一笔账。这是近年来该县银耳产量的首次止滑回升。

  通江县被称为中国银耳之乡。2016年,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预估通江银耳品牌价值达32.32亿元。然而,由于种植风险高、科技支撑不力等原因,通江银耳一度面临“有牌无量”的发展困境。

  2017年底,通江县提出“银耳产业倍增计划”,提出到2020年,银耳总产量达到50万公斤,实现综合产值30亿元以上,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2022年后,银耳(食用菌)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从止滑回升到成为百亿产业,通江银耳产业还要过几关?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本报记者史晓露

  第一关:靠天吃饭

  对策:建立风险保障机制,给银耳上保险

  10月18日,通江县陈河乡老鹰嘴村,村民任健正将刚收获的段木银耳分袋打包,“朵形大、色泽好的银耳,一公斤可以卖到1000元以上。”任健说,经过初加工的银耳单价更高,一公斤可以卖到2000元以上。

  通江银耳采用青杠树的段木栽培,不施用农药,品质优良。然而,受气候影响,通江的银耳产量很不稳定,种植户经常要靠天吃饭。任健种了30多年的银耳,经验丰富。他回忆,2016年,受高温、病虫害等因素影响,不少耳农都遭遇了减产甚至绝收的局面,“有很多不可控因素。”

  为降低银耳种植风险,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今年,通江县首次将银耳生产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并按实际保费的75%进行补贴。

  通江县政协党组副书记、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推进工作组副组长魏福德介绍,“一段段木银耳的保费为1.2元,农户投保0.3元,政府补贴0.9元。保额根据出耳的时间,最高可达到20元/段,基本能保障农户不亏损。”

  据初步统计,今年通江县约有5000户耳农购买了银耳保险,占耳农户数的80%左右,投保耳棒数达100万段,约占耳棒总量的35%。受保险等因素的影响,今年通江县银耳(食用菌)产业重点乡镇扩大到23个,占全县一半左右的乡镇;菌种用量达108万袋(瓶),是2017年的3.6倍。

  第二关:

  单产不高

  对策:自主研发,提升菌种品质

  “虽然种植规模有所扩大,但单产不高的问题还未能解决。”闫丕川说。

  据悉,通江全县有10家菌种生产厂。由于一些企业生产不规范,菌种质量参差不齐。“菌种生产‘散、小、低’的问题突出。”一些耳农也因此遭遇了减产甚至绝收局面。为降低风险,耳农们常需购买三四家企业的菌种。

  近日,通江县农业局、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启动了菌种市场专项治理行动,打击和取缔不合格的菌种生产作坊式小厂,确保优质菌种的供应。

  为提高菌种的科技含量,近年来,巴中市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还自主研发了两个银耳新品种(川银耳1号、川银耳2号)。“不过要进一步实现技术突破,还需要解决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瓶颈。”该研究所所长赵树海说。

  赵树海介绍,下一步,将充分利用省内外专家学者技术资源,招引高技术人才,研发选育适宜通江环境的优良品种,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通江银耳(食用菌)菌种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的目标任务。

  第三关:产业链条不长

  对策:必须做强龙头企业,做精高端产品

  “用开水冲泡即可食用。”10月18日,通江古林银耳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闫俊霖拿出一盒银耳汤产品向记者介绍,“这是把段木银耳熬成银耳汤,再冻干成块制成的。和银耳相比,这种产品的产值增加了9倍以上。目前公司汤块系列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长期以来通江只卖银耳初级产品,产业链条不长,对产业带动作用小。”闫丕川介绍,做大做强通江银耳产业,必须做强龙头企业、做精高端产品。

  一些探索已经开始。2017年底,四川裕德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通江县粮油产业园租用了2000平方米的厂房,新建了1条段木银耳面膜生产线,目前装修和设备安装已经完毕,预计年底就可投产试运行。该公司董事长陈彬介绍,“此前我们就研制出了有机银耳面膜产品,并委托其他化妆品生产厂家进行代加工。产品投放市场后,反响很好。”

  银耳保健品也被看好。目前,通江银耳已进入北京同仁堂。

  据悉,下一步,当地还将支持银耳新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加快产品研发步伐。

  主编走笔

  把特色变成优势

  □栾静

  通江是银耳的发源地,早在1995年,通江县就被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2004年,通江银耳被录入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名录。2016年,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预估通江银耳品牌价值达32.32亿元。

  有特色有品牌有口碑,但通江银耳的产业发展之路却并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2017年以前全县银耳产量仅占全国银耳总产量的0.3%。

  如何因地制宜发挥好通江银耳这一特色地方资源,变特色产业为优势产业,在乡村振兴中让这一特色产业惠及更多百姓?为此,通江县已经找到路径:实施“银耳产业倍增计划”,力争产值突破100亿元。

  要让通江银耳产业真正成为立县支柱产业,就要努力突破在资金、科技、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产业发展壁垒和瓶颈。

  把特色产业打造成优势产业,需要政府的引导。有规模才能有效益,产业才能做大做强。政府要做好区域布局规划,以项目实施来推动产业带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既懂农业又懂市场的新型职业农民是赢得竞争的关键。要着重培养一批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较好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做好致富带头人。

  如今,品牌建设已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引入先进的品牌营销手段,打好品牌战,才能让特产走出深闺,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选择,从而占领更大市场份额。

  特色就是发展潜力,就是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变特色为优势,才能把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富民优势,致富一方百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