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巴州区:第一书记当“货郎” 探索“以购代捐”扶贫新模式

2019-07-30 19:13:4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彭焘朱荣杰

(职工去买老百姓的农产品)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朱荣杰)“你弄的这个‘以购代捐’太好啦!让我们吃上了纯正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巴州区人民医院职工刘凤英对熊亚军说。近日,巴州区梓潼庙镇奎星楼村第一书记熊亚军因地制宜探索出“以购代捐”的扶贫新模式,把贫困户的绿色农产品卖到超市、卖到所在单位的干部职工家里,这一举措获得同事及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产业扶贫落到实处,如何把贫困户的农产品变现?群众在期盼,作为奎星楼村第一书记熊亚军也在思考。“农村的农副产品确实绿色生态,老百姓吃不完咋不可以换钱呢?”熊亚军告诉记者,在奎星楼驻村过程中,看到勤劳的村民家家户户养鸡养鸭、种的瓜果蔬菜多到吃不完,他就想,如果把这些农副产品卖给单位同事不就是给村民们又增加了一笔收入吗?

  心里所想就要付出行动。在医院一次会议上,熊亚军提出了“以购代捐”的想法,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回到村里后,熊亚军立马着手开展“以购代捐”这一活动,

  今年60岁的陈家伟,是奎星楼村五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8年在区里扶贫项目培训班学习鸡、鸭等农产品种养殖技术。学成归来后,陈家伟信心满满,借来2000元资金,养殖了40只鸡、鸭,并种植了0.8亩南瓜。凭借学来的好手艺,今年迎来了丰收。由于市场经验少,不知道一地的南瓜往哪里销。为了尽快变成钱,无奈的陈家伟只能低价甩卖。

(左一为熊亚军)

  陈家伟家中的情况被熊亚军得知后,亲自到陈家伟的家里帮助盘算,紧接着熊亚军主动给他当“货郎”,先回到“娘家”找扶贫派出单位领导、同事宣传汇报,提出“以购代捐”帮扶新思路。巴州区人民医院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非常支持,纷纷伸出援手,把陈家伟养的鸡鸭和种的南瓜订购得一干二净。“多谢熊书记想出这个好法子,让我多收入3000元”。陈家伟笑呵呵的说。

  “老百姓拿来的农副产品一下子就被抢光了。”今年5月中旬,第一次“以购代捐”现场活动在奎星楼村委举行,当时的氛围让奎星楼村主任王社平记忆犹新。

  “过去老百姓不愿搞产业,主要是怕找不到销路。”说到以购代捐这个机制,王社平深有体会,他说,现在村里开展以购代捐,动员帮扶单位干部职工以适当的价格从贫困户家中购买农产品,替代资金捐赠,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同时通过以购代捐广泛宣传,建立城市与农村、生产与消费、帮扶单位与受扶群众有效连接纽带,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一举多得。

  熊亚军说,如何让奎星楼村的农产品走出深山,走进超市,走到百姓餐桌的新路子。那就是用“扶贫+市场”的理念,将以购代捐设计成公益项目,采取“贫困户+专业合作社+第一书记+电商平台+消费者”的方式,实现农产品与市场对接,让购买者心里踏实,受助活得尊严。

  为了让“以购代捐”达到效果,熊亚军的微信朋友圈曾一度全是“正宗土鸡、吃谷吃糠、营养健康”、“红薯精挑细选,酒曲手工制作,薯酒古法酿造”等绿色农产品广告和图片。有朋友还半开玩笑的问他“你是不是不做医生,做微商了哦?”后来,大家才知道他是在帮贫困户销售农产品,一传十、十传百,奎星楼村农产品的销路越走越宽敞了。

  为提升以购代捐的社会知晓度,熊亚军还制出《“以购代捐”消费拉动扶贫倡议书》,号召单位全体帮扶干部和医院工会会员购买贫困户自产农特产品,并利用各种人脉资源,为企业与合作社牵线搭桥,引导商场、超市、商贸企业加入销售平台,为消费者购买扶贫农产品提供便利。

  近日,熊亚军还利用建党节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帮扶单位与奎星楼村以购代捐认购协议签订仪式,当日完成上千元农副产品采购订单。

  “奎星楼村推行以购代捐,更新了传统扶贫方式,走出了一条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产销融合扶贫模式,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群众收入,又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梓橦庙镇党委书记王旭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