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十一大任务
成都方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核心提要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攻方向,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加快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步伐,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我市将大力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到2020年,建成中西部规模最大、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全国一流的创新创业载体群落,新设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100只以上,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到400家,载体面积2000万平方米以上,科技创业者规模突破20万人。
大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成都将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方位创新,激发和提升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潜力和能力。到2020年,全市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达到80个以上,科技企业达到10万家,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以上。
加快创新驱动重点区域建设,到2020年,将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将成都科学城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之城、创新之城、宜业之城、生态之城。
完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我市将深化创新驱动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成都方略:加快建设开放门户 初步建成国家门户城市、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核心提要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以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为重点,推进全面开放,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初步建成国家门户城市、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构建国际内陆型综合交通枢纽,“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打通出川大通道,着力构建以双机场为核心、“空、铁、公”三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高效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主枢纽,初步建成内畅外通、辐射区域、联通世界的国际内陆型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建设国际区域物流中心,畅通物流大通道,完善口岸功能,实施“蓉欧+”战略,促进口岸由单一门户功能向综合型经济开发功能演进,加快建设立足西部、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国际区域物流中心。
加快推进多层次区域合作,紧抓国家“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成都将积极推进“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建设,成为引领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板块。
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深度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加大向西向南开放力度,建成国际交往中心。
成都方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初步建成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
核心提要
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紧密配套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推进向“高端高效、集约集群、创新驱动、联动融合、绿色循环”转型发展,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我市将以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为着力点,分类推进产业发展,增强工业在产业体系中的主支撑作用。到2020年,力争工业增加值达到6500亿元,新增2个千亿产业集群和1个万亿产业集群,初步建成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服务于生产活动的资源配置功能和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消费服务功能,加快建设高端服务功能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化国际化服务业区域核心城市。到2020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800亿元左右。
着力提升都市现代农业,按照打造“创新高效、标准品牌、生态安全、开放合作、幸福共享”新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形成以现代科技为支持、现代经营为基础、现代农民为主体、三产联动为特征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力争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力争农业增加值超过480亿元。
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我市将构建大质量大标准体系,重点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由注重规模向量质并重转型,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