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这老外讲一口四川话 第一次把羌族介绍给世界

2016-05-27 06:33:0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记者:张良娟

四川大学博物馆馆藏的陶然士相片。 四川大学博物馆供图

展览现场展出的,陶然士在中国各地通行使用的护照。(复制品)张良娟 摄

展览现场展出的陶然士手绘的阿坝地区地图。 张良娟 摄

陶然士和他的中国朋友。(陶然士家族收藏,吴达民 摄)

陶然士夫妇和第一个孩子玛丽,1912年。(陶然士家族提供,吴达民 摄)

□本报记者 张良娟

伴随着悠扬的羌笛声,时隔81年之后,英国人陶然士又“回”到成都。5月17日晚,四川大学博物馆里,陶然士专题展开展,《陶然士作品选译》也同时举行新书发布。“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就是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陶然士是我们博物馆早期创始人之一,也是博物馆早期文物的收藏、研究者,还是在中国西南地区开展民族学、考古学调查的先驱之一。”在专题展现场,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霍巍如此介绍。

1896年,作为一名传教士,陶然士来到四川成都。从此与四川结下不解之缘。

第一次把羌族介绍给世界

筹建于1914年的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博物馆,也是中国建立的第二家博物馆。

这个如今已拥有近5万余件(套)藏品的博物馆,在筹建之初,全馆只有一件文物。从1914年至1934年间,陶然士先后为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捐赠、采购了5000多件藏品。即便到现在,这个数量也占据博物馆馆藏的十分之一。其中,既有汉代的画像砖,也有明代崖墓出土的陶器,还涉及瓷器、青铜器、钱币等多种类别。“成为当时研究四川地区考古学文化最早的一批实物。”霍巍说。

最值得一提的是,陶然士还为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收集了大量羌族的宗教用具、日用品和手工艺品。

背着小麦的羌民,正在进行祭祀的羌族释比……展览现场,几十张反映羌族生活的照片环绕展厅,作者都是陶然士。1916年,陶然士被岷江上游的羌族及自然环境所吸引,先后前往汶川、理县、茂县等地进行田野调查。此后4年,每年夏天,陶然士都会走进岷江上游,对羌族的人文、历史、宗教等问题开展人类学研究。

1920年,陶然士用英文撰写并出版了《羌族的历史、习俗和宗教》,成为第一本西方人描述羌族的著作。书中还配有不少照片,高耸的羌碉、居住的寨子、沱江上的吊桥、羌族妇女的头饰……将羌族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介绍给西方读者。

最早翻译《华阳国志·蜀志》

从1896至1935年,在四川近40年的时间里,陶然士还创造了不少第一:第一个向西方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第一个研究并确认岷江两岸崖墓群的西方人,第一个翻译《华阳国志·蜀志》给西方读者,第一个向西方介绍大熊猫和金丝猴。

作为华西边疆研究学会的成员,以博物馆为基地,陶然士与其他传教士们一起,开展了一系列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的调查研究。“陶然士可以说是西方研究四川历史考古和民族文化的先驱。”四川大学博物馆科创中心负责《陶然士作品选译》出版项目的张萍说。霍巍认为:“陶然士在人类学、考古学方面颇有建树,为后期西南地区的边疆研究贡献了学术成就,也奠定了四川大学博物馆在馆藏、科学研究方面的基础。”

在《陶然士作品选译》中,记者看到,从1910年至1937年,陶然士先后用英文发表出版了8篇文章和著述,把四川的丧葬习俗、川西地区的崖墓与古墓、1933年叠溪地震及震后情况等众多情况介绍给西方读者。其中,在《四川丧葬习俗》一文中他提到,在岷江两岸有很多开凿在悬崖边的洞穴,一直被外国人当做四川土著居民的住所。但是他经过1年多的调查确认,这些洞穴是汉人的墓葬。他还在最后慨叹:“石棺被搬运出来卖给有钱人做水箱。古老的坟墓并不总是得到尊重,不少人为了获取砖而拆毁墓穴,山里有一座房子几乎全是拿古墓的砖修建的。”

而在《早期成都简史》一书中,陶然士不仅称焚书坑儒的秦始皇为“野蛮人”,还对曹操、诸葛亮等人进行了评价。在陶然士眼里,曹操是“可怕的”,诸葛亮是“旷世奇才”,刘备则“因为个人愚蠢的复仇而让自己和国家遭难”。有趣的是,陶然士还不遗余力地推广《三国演义》,他说,每一个花得起钱买它的中国学生都能将此书烂熟于心,这些历史人物就如同西方的威廉·华莱士、贞德、伊丽莎白女王和乔治·华盛顿一样,他们的故事是茶馆里百听不厌的说书内容。

能讲四川话会写毛笔字

1911年,陶然士与另一位传教士夏莲如结婚。此后,他的6个儿女陆续在中国出生。“我的爷爷能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我的阿姨、叔叔在四川长到10多岁,所以也都还会讲四川话。”5月17日,陶然士的孙女格瑞斯特意从英国来到成都参加展览,从策展人吴达民手里接到一份特别的礼物:由陶然士亲手绘制的自己行走在阿坝州各地的地图,上面还用英语和繁体汉字做了密密麻麻的标注。“他还会用毛笔写字呢!”格瑞斯说。

对于四川,陶然士有着深深的热爱。陶然士最小的儿子大卫,1927年随母亲离开四川时只有3岁,如今已经92岁高龄。据他回忆,父亲曾专门到美国印第安人那里请教小麦种植技术,并将他们的小麦优良品种引进到羌族地区。还专门将羌民小麦收成的照片,作为他重要著作的封面,以作纪念。不仅如此,陶然士还为羌族地区引进了苏格兰的土豆,并在理县试点种植。他还在绵虒建立了羌族奶牛、鸡和兔子的良种基地,当时引进的奶牛每头每天可以产奶5升。“他一次次提到四川的惊人之美,提到长江三峡的雄伟壮观,还提到岷江上游山谷里的鲜花和村落……我祖父去世时,我只是个10岁的小孩,但是至今我仍记得他谈及中国及其无与伦比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时的热情。”这次陶然士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回”到四川,他的孙子伊恩写下这段话来重续陶然士家族的四川情缘。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