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伙,国内跑酷第一人

2017-11-21 07:30:55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邓强陈甘露

  获得国际跑酷公开赛个人技巧赛冠军

  □玩家意愿

  说到成都的跑酷圈子,何意瑜认为,“我觉得责任在我吧。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觉得应该肩负起成都这个圈子的发展壮大,但实际上,成都的跑酷已经不如十年前了。”当然,另一方面,跑酷其实在“知名度”上要明显高于十年前,从大众的认知度、接受度来说,这项极限运动依旧披着“酷炫”“新奇”的外衣。

  成都跑酷不如十年前活跃

  “费时间”阻碍玩家跑下去

  跑酷这项运动,大红或者说被国人知道,全靠当年那部电影——《暴力街区》。Parkour(跑酷)又称“城市疾走”,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21世纪逐渐风靡全球,成都也不例外。所以过去的十年,伴随着《暴力街区》等电影的走红,成为成都跑酷圈最黄金的时代。

  如今,电影、电视剧中越来越多地出现跑酷元素,比如警匪片追逃、动作片、灾难片的逃生、追打,观众们越来越熟悉跑酷,但愿意花时间认证玩儿的人却越来越少。“我的感觉是大家都没时间,都在忙,以前打个电话几十个人出来耍,现在能喊出来几个都不错了。”

  从开始玩,到深入地成为玩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要想成为职业选手,那还得看天赋和个人能力。“如果要想耍,建议新手一定要找到老手带,因为我不会简单地教你一个动作,而是说,从教你这个动作失败了该咋办开始。比如空翻,老手一定会先教空翻失败了该怎么保护自己,如果是新手自己在家练很有可能失败后就受伤。

  当然,何意瑜个人理解,跑酷在成都乃至全国的发展速度不快,和这两年城市建设有关。“跑酷运动国内起步晚,虽然发展迅速,但受国内建筑的限制,这几年进步其实并不大,我们平时最好的突破来源就是比赛。国外的话,最广泛的是英国,他们现在已实行全民跑酷,而且政府也在公共地段修建一些专业的跑酷设施。”

  国内外选手观念差距大

  作为国内顶尖跑酷选手,何意瑜有很多机会和国外优秀选手交流,他发现除了技术层面有一定差距外,国内跑酷玩家和国外优秀选手相比,最大的差距在意识和观念上。

  “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认为跑酷就是空翻、技术或者难度就是一切,而这种观念其实是错误的。”跑酷的原始本名为Parkour,后来进入国内被翻译为跑酷。有些地方还有“暴酷”“城市疾走”的说法,香港将其翻译为“飞跃道”。跑酷圈儿的圈内人自称为Traceur。随着Parkour受众群体增多,后来又演变出了新的分支“Free-running(自由飞跃)”,比Parkour多了些空翻、旋转动作、高难度花样动作。相较之下它更有型,更讲究技巧。

  “其实两者很容易被混淆。”何意瑜介绍道,它们的区别在于Free-running更讲求表演和观赏性,也是现在世界大赛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人玩这个项目。而parkour讲究速度和实用性,比如说,会让你和建筑物、空间有一定的理解和思考,看到这个楼梯你会想到到达地面最短的距离是什么,最快的方式是什么,然后去完成,就是parkour。”

  公开和分享,有利于推广跑酷

  虽然何意瑜看来,这个圈子认真、严肃玩跑酷的人没有大面积的多起来,成都的活跃度也不如北京、上海,但跑酷这项运动,其实也在茁壮生长。

  他介绍说,在亚洲举办了四届的FISE世界极限运动巡回赛,2017年新增的项目之一就有跑酷。当然,略微惨淡的是,参与的人并不多,和一旁的已“入奥”的小轮车相比,算是冰火两重天。

  不过,连续四年来成都参赛的小轮车大神——五届X Games世界冠军、史上获奖次数最多的小轮车运动员、来自委内瑞拉的丹尼尔·德尔斯认为,成都的极限运动也在慢慢起来。他说,“我其实在20多年前曾经跟爸爸一起来过成都,如今记忆中的地方还是那样原汁原味。这四年来成都参赛,感觉成都越来越好了,FISE举办场地也越来越大,观众人数越来越多。”

  谈到跑酷的推广,何意瑜说自己不会采用“叫卖”式的方式来宣传这项运动,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将跑酷这项运动的理念和观念告诉身边的人。“当然,我肯定也不会当教练。因为教练这个职业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比如我就属于自己去悟的那种人,我很难将这个‘点’教给别人。而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跑酷风格、特点,我希望年轻的选手能自己发挥和创造。”

首页上一页1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