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办事"只进一扇门" 力争2022年建成"千园之城"

2018-07-13 06:28:53来源:成都商报编辑:刘波

  网约车、互联网餐饮等行业将严格监管,企业和群众现场办事“只进一扇门”,缴税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建设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成都接下来将这样做。

  记者在昨日下午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成都正式发布《成都市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以下简称《攻坚计划》)。作为实有人口超过2000万人的生活消费中心,成都将从人民群众最恨最怨最烦的事情抓起,通过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高效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城市治理新路子。

  推进高效能治理 和谐宜居

  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网约车、互联网餐饮将严格监管

  为建立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攻坚计划》指出,成都未来将构建房产物业、劳资纠纷、“邻避问题”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体系,并依法加强网约车、互联网餐饮等新业态行业监管,从源头防范化解矛盾纠纷。

  这是成都开展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工作内容。记者注意到,为打赢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攻坚计划》提出要开展“四个行动”,创造“四个环境”。

  为开展维护公共安全专项行动,创造平安的城市环境,成都将全面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构建与超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深入开展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综合整治,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为开展社区发展治理专项行动,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成都将健全居民议事会制度,培育壮大社区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社区居民自治良好局面。深入推进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

  高效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

  关键词:

  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

  《攻坚计划》提出,以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为目标,成都将大力推行政务服务集中办理,促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集成融合,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未来,市民将享受到这些服务:推动实体大厅“多门”变“一门”,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实现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只进一扇门”;精简办事环节和材料,推动政务服务入口全面向基层延伸,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建设全市统一的智能化审批系统,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实施“互联网+行政执法”,推广全市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智慧服务平台。

  记者注意到,《攻坚计划》还提到,成都将全面推行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这意味着,以企业和群众办件量大的高频事项为重点,将更多“承诺件”变为“即办件”,推动合法合规事项“马上办”。推动复杂事项“一次办”,使市、区(市)县两级“一次”办好“一件事”主题达到100个以上。

  这将为市民生活带来哪些改变?记者获悉,通过优化办事系统、简化办事材料、精简办事环节,实现企业开办时限压缩一半以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120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二手房交易)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之内,电力用户办电时间压缩三分之二以上。

  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关键词:缴税方式更多元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节点,《攻坚计划》提出要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成都将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拓展多元化缴税方式,全面落实减降税费政策,营造更加自由的市场环境。

  对于来蓉发展的企业,成都还将营造更加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具体而言,除了推进企业办照“零见面”“最多跑一次”和“三天办结”的“013”工程,成都还将建立企业注册登记“容缺后补”制度,简化建设项目行政许可流程,大幅减少施工许可证获取时间。同时,在营造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方面,成都也将进一步扩大资本的开放领域、优化外资和民间资本的准入环境,对资本形成更大吸引力。

  为营造更加公平的法治环境,成都还将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综合执法监管机制,积极争取设立市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检察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深入推进高效能治理,部门如何做

  市委社治委:

  以天府锦城为重点打造美丽宜居生活社区示范片区

  为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市委社治委副主任曾科表示,接下来将以天府锦城区域为重点,打造美丽宜居生活社区示范片区。

  要打造上述示范区,成都将在2018年投资804.54亿元,实施8022个“五大行动”项目。成都还将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体验。曾科表示,以“天府市民云”为抓手,成都创新集成网上办事、信息沟通、交通出行、医疗服务、便民缴费、生活消费等服务资源,覆盖“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全生命周期,系统打造权威可信、便捷高效、共建共享的“互联网+”一站式城市服务平台。

  市林业园林局:

  力争2022年面积超千平米的公园数量达1000座

  建设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离不开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打造。市林业园林局副局长谢玉常表示,下一步成都将均衡中心城区绿地分布,推进立体绿化,补齐公园绿地“短板”。“加大‘大体量’绿地、森林的规划建设力度,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绿道、熊猫之都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持续增加绿量,提升绿化品质。”

  此外,成都还将稳步推进城乡景观融合,充分利用乡村自然生态资源,打造全域性公园城市生态景观,推动城市公园建设,力争至2022年,全市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达到1000座,实现“千园之城”目标。

  市环保局:

  三年内 PM2.5年均浓度不超过50微克/立方米

  市环保局副局长易波表示,成都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三治一增”,持续实施“治霾十条”“治水十条”“治土十条”“增绿十条”。到2020年,成都的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5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0%以上。成都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达到16.49%,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成都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工业污染治理,重点做好产业布局优化、“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等。同时,要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重点做好锅炉综合整治、工业园区推进集中供热、清洁能源替代利用等。易波表示,成都将发展绿色交通体系,重点做好绿色综合交通体系完善货物运输节能减排、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新能源汽车推广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整治、柴油货车排气污染整治等。

  市水务局:

  即将出台重拳治水的“升级版”

  在污水治理方面,市水务局副局长龚志彬透露,近期成都即将出台重拳治水的升级版,印发《成都市打赢地区保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和《成都市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在锦江水生态得到明显基础治理的基础上推动重拳治水向纵深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市第二水源地李家岩水库也有了新进展。据龚志彬称,李家岩水库目前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导流洞已全线贯通。“下一步,将尽快转入截流前的准备。”

  目前,成都市已全面完成锦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的截污、清淤工作,治理了污染排口484个,治理流域黑臭水体114段,河道清淤98万立方米,基本实现了无污水下河的目标。

  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

  明年底实现100个主题“一次办”

  成都将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改革创新办法,重点围绕“一网、一门、一次”,推进审批服务扁平化、便捷化、智能化,形成跑路最少、环节最简、服务最优的成都政务服务模式。

  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仕品介绍称,成都将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通过完善网上办事咨询、建立身份认证和电子证照库系统、推进数据共享等方式推进一网通办,实现市本级和各区(市)县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0%以上。

  为保障市民办事“只进一扇门”,市县两级平台非涉密行政许可事项进驻率将达100%。

  成都还将推动90%以上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赵仕品称,推动单个审批服务事项“仅跑一次”升级为主题式“最多跑一次”,今年底实现30个主题“一次办”,2019年底实现100个主题“一次办”。

  市工商局:

  投诉量大的企业将建“绿色通道”

  市工商局副局长邓谊表示,成都将在消费集中的商圈、景区试点设立消费市场智能服务平台,,建立流动消费维权服务站,开展消费宣传和维权服务等。邓谊还表示,要充分应用12315互联网平台在线纠纷处理功能,在投诉数量大的企业建立消费投诉处理“绿色通道”。此外,还将继续扩大12315“五进”和“一会两站”覆盖面,促进消费纠纷快速和解在基层。

  市公安局:

  将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市民使用“公益拼车”

  城市道路交通的提质增效,为成都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提供了强大支撑。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戴德军表示,在全市472.6万机动车总量的基础上,成都将继续“治堵”。绿色交通体系,是戴德军提及的第一个关键词。在他看来,成都要打造“地铁+公交+单车+步行”的绿色出行方式,并制定绿色出行的激励机制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我们可以以市场化的手段,来鼓励引导私家车主。”他还透露,未来成都还将推动公益拼车的方式,尽量减少私家车在路面上行驶的出行总量。

  成都还将加快建设智慧交通体系,进一步精细打造路网交通组织。戴德军表示,成都将运用大数据手段,持续推进信号配时的智能化,形成“绿波效应”,运用科学手段进行调控,等待红灯时间减少。

  成都商报记者 邹悦 实习记者 马钊

  制图 李开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