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旅游名城迈进 成都将迎来这些改变

2018-11-08 06:42:56来源:成都商报编辑:刘波

  制图 李开红

  行走在成都的街头,没有人会怀疑这座城市的吸引力。不过,建设世界旅游名城,成都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昨日,世界旅游名城建设大会暨特色镇现场工作会在成都举行。成都市旅游局、市林业园林局、市建委、市农委等部门和部分特色镇,文创、旅游产业园区负责人坐在一起,勾勒出世界旅游名城成都的未来面貌。

  打造“夜间旅游产品” 让成都夜生活更精彩

  在近日发布的《2018城市文旅新引力排行榜》中,成都入选2018最具文旅新引力城市十强,仅次于北上广等城市。

  一系列成绩背后,成都正在向世界旅游名城迈进。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提出,接下来成都将聚焦旅游新业态,打造国际化旅游产品体系。一个重要的工作点即是,作为“网红”城市,成都要打造城市的核心“IP”。

  上述负责人指出,世界遗产、大熊猫、古蜀文明等世界级旅游资源都是成都特有的“IP”,因此熊猫之都(熊猫之窗、熊猫星球、熊猫谷)、交子公园、天府绿道、天府锦城、美食之都等建设,有望加速培育出成都旅游的世界级品牌。

  为加快国际化进程,特色夜游经济也在本次现场会上重点提及。上述负责人透露,以锦江、特色街区、城市综合体、文创演艺场所等资源为依托,成都要打造“夜跑、夜游、夜市、夜宿”等夜间旅游产品,做到全时可游,通过三年努力打造100条特色街,在城市更新中注重蜀都味、增添国际范。

  对于成都市民而言,成都正在打造的近郊旅游的新场所,也将成为假日出行新去处。记者获悉,成都要积极推动以双线原点自驾露营公园为依托的沿国道317、318自驾旅游产业经济带建设,同时针对市民身边的天府绿道,实施夜间光彩工程,建设无线数字绿道、梦幻影像绿道、多彩灯光绿道、奇趣音乐绿道等,提升绿道夜间景观效果。

  打造“熊猫之都”

  引入国际化咨询团队

  除了美食外,憨态可掬的熊猫也是成都的一张城市名片。市林业园林局在会上列出了一组成都的“熊猫”数据:成都在大熊猫种群栖息地先后建立4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30.81平方公里。为进一步推进大熊猫就地保护,现已将1464.38平方公里大熊猫栖息地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

  为了打造世界旅游名城,市林业园林局提出要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擦亮大熊猫生态名片为目标,将进一步推进大熊猫科研保护、公众教育及教育旅游国际品牌建设。

  一个重要的举措即是,利用大熊猫在全球的鲜明文化符号形象及成都大熊猫在全球的影响力,成都正在将大熊猫的生态、文化价值和成都美丽宣居公园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打造享誉世界的“熊猫之都”。上述负责人表示,成都将着眼于大熊猫音乐、影视、出版、展览及互联网社交平台建设等各类文化领域,积极打造熊猫文化品牌,力争讲好大熊猫故事,传播中华文明。而在“熊猫之都”总体策划及概念性规划中,成都引入了国际化的咨询团队,促进熊猫文化的国际化。

  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构建乡村旅游消费场景

  市建委相关负责人透露,2018年成都启动建设特色镇57个。截至10月底,已开工项目316个,开工率100%;完工70个,已完成投资178.58亿元,项目投资完成率84.56%。

  特色镇的建设离不开成都元素的融入。上述负责人透露,结合“川西林盘”特有的生态、景观、文化单元和“乡村绿道”这一成都重点打造的生态旅游项目,成都采用了“特色镇+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林盘+景区”“特色镇+林盘+产业园”三种建设模式。

  在这样的模式下,成都还提出要将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构建乡村旅游消费场景。

  记者在会上还获悉,打造特色镇,成都还有了时间表:在2018年启动的8个特色镇试点示范建设和49个特色镇培育创建的基础上,成都还要启动一批特色镇培育创建,2019年底前累计启动70个特色镇培育创建工作,并启动互联网小镇三期建设。

  拓展乡村旅游

  打造“成都范儿”乡村旅游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今年1-9月,成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游客8451.39万人次,总收入达258.69亿、同比增长20.87%,农产品加工产值达950亿元。

  据上述负责人透露,成都还将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进建设20个休闲农业主题公园,提升建设60个乡村特色文化酒店和主题民宿,打造森林康养基地8个。上述规划都将是“成都范儿”的乡村旅游新体验。据悉,为进一步推进世界旅游名城的乡村概念,成都为乡村旅游制定了一系列计划。

  其中包括构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联盟+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服务网站+智力开发载体”,以及推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提档升级。还有培育发展农业农村文创产业,成都要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文创示范园区和文创空间,打造一批具有成都平原特色的农业文化主题公园、主题农庄、休闲农场,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发掘竹编、蜀绣、陶艺等农村能工巧匠,培育家庭工厂、手工作坊,让传统手工业焕发新光彩。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李彦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