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底,成都将打造形成不同类别的国际化社区45个

2019-01-11 05:23:0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顾强

■天府早报记者 冯浕

1月10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了“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天府早报记者在会上获悉,成都市印发了《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2018—2022年)》和《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政策措施》。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社治委常务副主任薛敏介绍说,当前,成都实际管辖人口已超过2000万,外籍商旅人士已达69万,常住外国人1.74万,往来外籍人员数量已位居中西部城市之首。

到2020年底

打造形成不同类别的国际化社区45个

薛敏介绍,《建设规划》主要分为总体考量、路径策略、保障机制三个部分。从目标任务看,《建设规划》按5年分3个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安排。2018年的重点目标是完成4个示范性国际化社区打造;到2020年底,完成“四片五园四区多点”国际化社区建设布局,打造形成不同类别的国际化社区45个;到2022年底,建成国际学校6个,涉外医疗机构达到20家,出入境服务站达10个,外籍人士之家22个。成都市22个区(市)县实现国际化社区“全覆盖”,打造出一批具备全国知名度的品牌社区,构建完成惠及全市居民的国际化社区发展体系。

从规划布局看,注重在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和简阳城区等东部新区布局,在全市范围规划形成了“四片五园四区多点”的国际化社区布局结构,并形成规划布局图。

成都国际化社区建设重点打造4种特色类型,分为产业服务型国际化社区,商旅生态型国际化社区,文化教育型国际化社区,居住生活型国际化社区。

公共配套设施

规模不少于计容总建筑面积的50%

据介绍,《政策措施》分为五个部分,共计17条具体政策措施,所有政策措施均落实到所涉及的24个责任部门。在配套建设方面,突出高标准。《政策措施》注重社区综合体建设,明确要求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的社区综合体用地,规划条件中明确公共配套设施规模不少于计容总建筑面积的50%,并确定建设内容、规模等;鼓励投资建设单位配置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拟建的国际化社区,在15分钟基本公服圈规划的基础上,增设国际政务、国际商务及国际生活服务等特色类配套设施,并建立社区规划师参与和支持国际化社区建设的长效机制。

在业态发展方面,突出国际范。《政策措施》鼓励打造社区新消费场景,提出对引入国际、时尚品牌等业态,植入国际化教育等元素,打造具有国际范消费新场景的社区,择优给予资金支持。借鉴国际经验,探索设立社区发展基金(会),促进社会企业、社会组织集群高效发展;鼓励外籍人士投资设立社会企业。

服务提升

将涉外服务事项办理权限延伸到社区

在服务提升方面,突出实效性。《政策措施》围绕外籍人士和本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生活服务、专业服务水平。在全市符合条件的境外人员聚居区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建立出入境服务站,并将出入境证照办理、法律咨询等涉外服务事项办理权限延伸到社区。做好在蓉就业外籍人士参加我市社会保险工作,及时发布外籍人士在蓉购买房产、租赁房屋的中英文相关规定和指南,指导、规范中介机构提供相关涉外中介服务。根据我市外籍人士居住区域及就医习惯和意愿,推荐20家医疗机构作为我市外籍人士重点目标医院(医疗机构)。在2022年前,建成10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在深化治理方面,突出同参与。《政策措施》强调中外居民社区生活的共建共享、互动融合。允许外籍人士在成都志愿者网上注册,畅通外籍人士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渠道,促进外籍人士参与志愿服务。

保障措施

国际顶尖人才来蓉创业最高资助1亿

在保障措施方面,突出精准化。《政策措施》结合成都国际化建设的现实需求,重点围绕人才的引、育、留,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比如,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对“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等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资助。对重点创新创业团队和知名企业引进“高精尖缺”海外人才,在其上一年度对成都发展做出的贡献额度内,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引才奖励。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外籍人才授予“金沙友谊奖”。符合条件的海外人才,可申领“蓉城人才绿卡”。

同时,《政策措施》还对提升出入境停居留服务、保障高层次人才生活便捷方面,提出了系列激励扶持措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