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内
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成都博物馆热闹惨了,号称成博第一“萌”展的“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免费试运行,立刻圈粉无数——来自非洲的白犀牛、斑马,来自美洲的美洲狮,来自澳洲的袋鼠、考拉……15个不同地域的生态场景,300余件动物标本,在成博上演着一出神奇的动物世界。其中,最受小朋友们喜爱的,要数来自加拿大北冰洋沿岸的北极熊了,据介绍,它从加拿大到成都,全程享受“定制旅途”,也是第一个抵达成博“新家”的动物。
来自加拿大的北极熊
深受小朋友们喜爱
美国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主席肯尼斯·尤金·贝林先生捐赠的300余件动物标本,与成都博物馆数十件馆藏标本,一起构成了“人与自然”这个缤纷神秘的自然世界。来自非洲的白犀牛、斑马,来自美洲的美洲狮,来自澳洲的袋鼠、考拉,来自极地的北极熊、北极狐,来自欧亚的牦牛、雪豹……世界各大洲的不同物种在此汇集,由国际顶尖的标本制作大师完美呈现出动物最生动鲜活的姿态。
展览开幕前就有预测,这或将成为孩子们最爱的展览之一,春节期间,慕名来打卡的小观众不少,在家长的陪伴下,在“贝林展”中追寻与大自然的亲密时光。展厅内的北极熊人气颇高,这头北极熊是属于加拿大北冰洋的波弗特海北部的北极熊种群,长240cm,高130cm,腹围180cm,公熊一枚。在它自然死亡后,被人发现,由加拿大的标本公司带回,制作成标本。这是贝林先生向成都博物馆捐赠的标本中,第一个到达成博的。据成博工作人员介绍,它首先从加拿大启程,坐特定的超大飞机到上海,在上海接受海关和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的检验检疫后,再由专用的大卡车经过三天三夜的颠簸后抵达成博。
世界上最大的熊是什么熊?展厅里,熊家族的北极熊、棕熊、美洲黑熊虽然分属不同板块,但相隔并不遥远。许多朋友可能会以为雪白蓬松的北极熊最为庞大,而实际上,捧着鲑鱼大快朵颐的棕熊才是家族里的“熊大”。
苍鹭
鸳鸯
绿头鸭
鸳鸯、绿头鸭、苍鹭
……动物也来“秀恩爱”
2月14日将迎来情人节,天府早报记者竟也在展览中发现了不少“秀恩爱”的动物。在中国,鸳鸯因为被观察到经常成双成对地出现,而被赋予了爱情的寓意,在无数的诗词歌赋里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展厅里的这对鸳鸯是成博馆藏标本,体长36㎝左右,羽毛明显华丽些的雄鸟微微站起,垂头似乎在等待雌鸟,而雌鸟抬首望着雄鸟,显得含情脉脉。这旁若无人的凝视,真是撒得一把好“狗粮”!
与鸳鸯经常被弄混的是绿头鸭,因为这种鸭子也有十分光彩的羽毛,尤其是雄鸟,头顶的深绿色羽毛光滑水亮,颈部还带有一条白色“项链”。反观雌鸟倒是灰扑扑的不起眼。成博工作人员介绍,其实在动物世界里这种情况并不少见,雄性用漂亮华丽的羽毛(皮毛)来彰显自己健康强壮的体魄,以此吸引雌鸟的注意,而负责诞下后代的雌鸟则更需要灰暗的羽毛来作为保护色。“别看雄鸟这么花哨,野生的绿头鸭可是恩爱的鸟类,看这对在水边相依偎的绿头鸭,是不是很有‘夫唱妇随’的感觉?”绿头鸭这么恩爱,旁边苍鹭表示不服。作为国内湿地的常见水鸟,每年夏季,它们就会在芦苇、水草丛中营巢,雄鸟负责运输材料,雌鸟负责搭建,而雌鸟产卵之后,苍鹭爸爸妈妈也会一起承担起孵卵和养育幼鸟的职责。
数据
最大的动物
展览目前展出最大的动物是一只仿制的白犀牛,它长3.7米,高1.75米,处于“方阵大军”板块,与众多哺乳动物一起上演着寻水与迁徙、捕食与被捕食的生存传奇。其次则是“生死水塘”的河马标本,长3.2米,高2米,暴躁的河马仰头大吼,露出巨大的牙齿,威吓着觊觎水塘的其他动物。
最小的动物
最小的动物则是小巧机敏的金花鼠,仅仅高10厘米左右,它们住在美洲“森林之灵”展柜,这里生活着类型多样的小型野生动物如飞鼠、旱獭、浣熊等,金秋时节,小动物们纷纷采集储藏橡子等食物以备过冬。
河马
幕后
标本静置48小时杀灭病虫害
除了长途运输的繁琐劳累,神奇动物们“上岗”之前,还需要经历熏蒸、包装、出库、定位、固定、拆包装、维护……每一个步骤都省不得。熏蒸是为动物们清洁身体的关键环节。工作人员为标本们搭起塑料膜的“小帐篷”,里面放上药剂,标本需要在其中整整静置48小时来杀灭身上的病虫害。
上展后的维护也很重要,工作人员需要用柔软的羽毛刷子一点点拂去它们身上的浮尘,保持毛发蓬松整齐。像这样的清理养护,大约每隔2个月就要进行一次。
画师用1个多月时间绘制背景
为了真实还原这些动物的原生环境,展览通过十余个大大小小的生态场景,展现了不同大陆的地理风貌。巨幅壁画、逼真造景,配合投影、灯光、音效等多媒体互动设备,构建起了一个生动丰富的自然世界。非洲草原的辽阔广袤、极地苔原的冰天雪地、北美四季的层层变化……置身展厅,观众仿佛“穿越”到了世界各地。
原来,展厅中的背景画都是特邀画师用了1个多月时间现场绘制而成,叠加的颜料与饱满的色彩,让画面中的森林、雪山、沙漠充满磅礴的“生命力”。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当属“家园成都”。成都地区有着5005米的垂直海拔高差以及无比丰富的生物资源,不同高度的生态样貌截然不同,要在层高只有不到6米的展厅表现如此巨大的海拔落差非常困难。画师通过巧妙的画面设计,营造出具有纵深感的场景,让雪山、森林、浅滩、湿地等景象在一个空间中完美过渡,最终呈现出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的生态层次变化。
为使场景更具有当地的生态特色,展厅中的草丛、树叶甚至树皮都是根据真实物种翻模制成,经过整理和修剪呈现不同的状态,以确保观众所见更加逼真、自然。比如四川地区特有的珙桐、红豆杉,都是按照真实树木形态特别制作而成。
期待
目前,“人与自然”展览尚在试运行阶段,后续还有约10件“重磅嘉宾”如大象、长颈鹿、非洲狮、尼罗鳄等,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陆续到馆。到时候,白犀牛“最大动物”的桂冠可就要让贤了!
■天府早报记者 段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