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对大厅进行消毒
工作人员引导市民检测体温
1月29日,成都市公卫临床医疗中心传来四川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杨某治愈出院的消息,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沸腾了,19天前,正是该院发热门诊首诊杨某。
按照流程收治到感染病房、采取防护措施、多学科专家会诊、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确诊后迅速转往市公卫中心……一系列防控举措的高效运转,有效避免了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受到感染。在这一成功处置案例经验基础上,该院又陆续推出多项举措,24小时抗击疫情。
入院先过三关
看诊市民少了担心
“疫情期间到医院看病,难免有被交叉感染的担心,但现在有层层把关,让我们安心不少。”最近,到市一医院看诊的市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第一关,设在门诊大楼外,工作人员会引导市民检测体温,如果存在发热,便立即分入发热门诊;第二关设在门口的分诊台前,工作人员引导市民洗手消毒、详细询问近期流行病史;第三关设在门诊室里,每个人需要填写一张问卷形式的初筛表,并且签字确认。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试行第五版),针对更新版提到的不典型症状,筛查难度增大等问题,在院内防控方面,市一医院也进行了流程大整改。推出了呼吸科搬迁单列、在原有基础上增设140个免洗洗手液消毒点、将患者流行病学史询问“植入”医院病历系统,成为看病的“必问”等疫情防控创新举措,力求“不漏诊一个患者,不感染一名医护人员”。
呼吸门诊搬迁
减少人员交叉感染可能性
“呼吸门诊搬迁是积极响应更新后的《指南》对医院诊疗流程、防护隔离流程提出的更高要求进行的流程大整改,”据医院副院长李卫东介绍,“呼吸门诊搬迁至急诊科右侧,保障医疗资源配备,以此减少人员交叉感染可能性。”
做好手卫生是切断传染途径的一项重要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来院就诊的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医护人员会给大家演示细节,指导做正确每一个动作。院内还张贴有‘七步洗手法’示意图,也可以提醒市民正确洗手。”李卫东表示,在医院主要出入口、各个大楼和病区进出口等处都新增设了手消毒剂消毒点,全面开展“请您手消毒1次”活动,倡议每个进入和离开医院、病区的医院工作人员、患者、患者家属以及陪护人员进行一次手消毒。
此外,李卫东说,将流行病学史询问“植入”医院病历系统,能更好地应对不典型病例出现所带来的筛查困难等情况,不漏掉任何可疑病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
医护人员奋战在第一线
当患者被隔离,当普通人戴上口罩,医护人员们选择奋战在治疗的第一线。四川省名中医,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陈云凤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病,尤其是呼吸方面相关疾病的诊治,因此,她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四川第一例治愈出院新冠肺炎患者杨某的会诊与治疗。由于杨某持续发热,常规治疗效果不佳,1月14日晚,陈云凤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走近杨某身边,查体、辨证,开出药方。
大年三十那晚11点过,陈云凤与家人在一起,手里忙着编辑祝福信息发送给亲朋好友,突然接到医务部来电通知:有疑似病例需要专家会诊。当她结束工作再次回到家中,家人们早已睡去,按照她的话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了。”
一直以来的忙碌和随时到岗让她对家人有些愧疚,尤其是对女儿和母亲。“女儿高三了,母亲也快八十岁了,都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关心。”不过,女儿的乖巧懂事也让她很欣慰,“每次突然接到通知要回医院,女儿都很支持,说有病人就该回去。”本报记者王静宇摄影吕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