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环城生态区将成为高品质城市中心公园

2020-03-16 06:45:39来源:成都日报编辑:刘波

  日前,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优化提升(公示版)》(以下简称《规划》)。

  优化提升

  实施5大策略打造30个特色园

  《规划》提出,环城生态区的目标定位为可进入、可参与、可感知、可阅读、可欣赏、可消费的高品质城市中心公园,彰显成都公园城市魅力的世界名片。

  本次优化提升为更好地落实《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管控要求,在不改变环城生态区范围边界、不减少生态用地规模的基本前提下,深入践行公园城市营城理念,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围绕“融合共生、功能完善、价值提升”的总体目标,重点提出推动实施5大策略——强化生态功能,塑造高品质公园底;适应格局调整,推动城园相融共进;完善城市功能,引领区域价值提升;引入多元业态,营造活力消费场景;优化空间形态,展现公园城市魅力。

  在强化生态功能、塑造高品质公园本底方面,将厚植生态本底,构筑富有多样性的自然环境,具体包括构筑“湖泊-湿地-沟渠”相通的水网格局——遵循西河渠东湖塘的水文条件,适当减少大规模规划湖面,增加湿地、水田等生态空间,减少人工开挖量,保持地区原有地貌特点;严守耕地红线,筑牢良田基础,环城生态区范围内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并结合违建清理和低端功能腾退、推动耕地修复;修复山林,提升都市森林公园品质,在避让基本农田的基础上,结合现状林地分布,适度“补植补造”,提升森林品质、丰富季相变化,同时通过植被恢复、蓄水保土等方式对山林区域进行生态修复;以环城生态区为骨架,组织区域蓝绿空间网络,强化生态效益辐射,通过向两侧延伸条形公园,串联主要的滨河公园、城市片区公园,街头绿地等,形成网络化的绿色空间。

  以农为底,景相融,打造多彩缤纷锦城公园——构筑创意多元的都市农业景观,规划三区九段的标准农业区,通过农田规模化种植,构建新型农田形态,提升农田的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打造30个特色园,结合锦城绿道建设,按照“一园一特色”打造多样化体验特色园。

  以锦城公园为纽带

  构筑“拥园发展”格局

  在适应格局调整,推动城园相融共生方面,《规划》提出将采取三个举措:以锦城公园为纽带,构筑“拥园发展”格局;践行以人为本,构建畅达慢享绿色交通体系;保障公共安全,因地制宜规划应急避难场所。

  其中以锦城公园为纽带,构筑“拥园发展”格局,将结合周边城市功能,围绕“生态+生活”“生态+产业”两类城园融合单元,优化功能布局。具体包括构建10个亲近自然、绿色宜居的“生态+生活”单元——依托环城生态区优质生态资源,通过绿廊渗透到周边公园社区,围绕绿地布局社区服务中心,打造宜居生活街道,布局社区活动场地,并以绿道串联,形成开放社区,提升片区生活品质。形成9个开放共享、充满活力的“生态+产业”单元——在环城生态区两侧产业较为集中的区域,以产业社区为主体,承接9大产业功能区所需的科创研发、商务金融、产业孵化、休闲配套等功能,形成9个生态+产业单元、多个高品质产业社区。

  践行以人为本,构建畅达慢享绿色交通体系,具体包括构建以锦城绿道为核心的高品质慢行网络——围绕500公里锦城绿道,沿条形绿廊及街道空间,向城市内部辐射延伸城区级、社区级绿道,整体形成环城生态区与周边城市区域互联互通的慢行网络。多途径增加外侧纵深联系通道,提升可达性——一是推行小街区规制,加密纵深支路网;二是开放地块内部通道,临环城生态区应推广建设无围墙开放式街区,促进慢行交通微循环。破解车道阻挡,提升慢行体验——方式一为优化部分环形边界道路车行功能为慢行功能,实现公园与城市街区的无界融合;方式二是优化道路断面,突出慢行优先。强化公共交通支撑——以EOD+TOD充分融合为导向,结合环城生态区内外核心功能分布,局部优化调整轨道交通线站位;增加常规公交投放,重点对轨道交通覆盖不足的区域,完善常规公交线路和站点,保证站点500米半径可基本覆盖锦城公园的各类游憩体验场所。合理供绐停车设施,满足中远距离自驾人群便捷到达——依托商业及公建配建停车场,结合功能布局优化,在邻近锦城公园的公建、商业用地中配建社会停车场。

  保障公共安全,因地制宜规划应急避难场所,具体包括在环城生态区内布局I类、Ⅱ类、Ⅲ类应急避难场所共计58个。同时依托环城生态区“三环十八射”高快速路构建避难主通道网络,其余城市主干道作为避难次通道。

  集聚城市核心功能

  完善基本服务功能

  在完善城市功能,引领区域价值提升方面,《规划》提出了两大举措——环绕“四心七楔”,集聚城市核心功能;结合周边人群特征,完善基本服务功能。

  其中环绕“四心七楔”,集聚城市核心功能,将依托“四心”(金融心、科贸心、传媒心、文博心)集聚核心功能,在两大城市轴线与环城生态区交汇的四个节点区域,形成围绕绿色空间的城市活力中心。围绕“七楔”(金沙楔、安靖楔、北湖楔、龙潭楔、青龙湖楔、三圣楔、江安楔),以“文化+”为主题,依托城绿相融的空间格局,差异化补强城市功能。结合“三城三都”城市战略发展需要,围绕以绿楔为主体的大型开敞空间体系,重点补充完善文化体育、科教、医疗、商业等7类大型公共服务功能。

  结合周边人群特征,完善基本服务功能——结合环城生态区周边的生活社区、产业社区,以满足生活和工作人群的配套需求和消费习惯为导向,完善基本公服配套,提升宜居宜业品质。其中临生活社区是在与生活社区相临的锦城公园区段中,植入可与生态空间结合紧密的日常休闲服务设施,营造社区与生态高度融合的消费场景;临产业社区是在与产业社区相邻的锦城公园区段中,植入与生态结合紧密的新经济、生态偏好型产业服务设施,满足产业人群消费需求。

  通过以上举措,从整体上形成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其中重大公服设施沿环楔布局,规划沿环形和楔形绿地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城市级和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吸引城市人流,提升锦城生态公园周边活力,带动片区发展。基本公服设施按社区均等设置,针对生活社区与产业社区人群结构特点,采用“公园+”服务设施布局模式,主要公服设施围绕社区绿地布置,形成“15分钟公园社区生活圈”,满足居民及上班族的多样化需求。

  在引入多元业态,营造活力消费场景方面,《规划》提出三大举措——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消费品牌;以旗舰项目为引领,提升绿色消费能级;城园互动,整体营造多元体验消费场景。

  依托生态本底,突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具体包括打造特色消费品牌,将挖掘片区特征与消费潜力,培育绿色消费场景,针对环城生态区不同板块现有资源与特征,推动优质生态资源与高端产业、新型消费叠加渗透、相融互促,培育绿色消费场景和消费品牌。规划9大板块分别为安靖板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金沙板块——中国西南地区古文化源头、江安板块——拥有湿地和森林两大优越自然资源、锦城板块——建设世界级商圈、锦门板块——拥有中心城区的最高山地、北湖板块——拥有大熊猫世界级旅游名片、龙潭板块——森林农田湿地等生态资源最密集区域、青龙湖板块——中心城区最大的湖泊、三圣花乡板块——汇聚地域特色艺术资源。

  以旗舰项目为引领,提升绿色消费能级,具体包括引进时尚潮流消费模式——整体上,依托绿道网络构建以生活性服务业为核心的消费生态链,培育多元个性的绿色消费,形成高端商业、文化体验、旅游服务、体育运动、农业生态五类旗舰项目。完善多元化旅游消费配套——依托绿道打造16个“综合服务+旅游服务+特色主题”特色小镇,形成环城生态区内部重要服务及消费节点。

  城园互动,整体营造多元体验消费场景,具体包括以环城生态区绿色生态空间为载体,以旗舰项目带动绿道IP自主孵化、文创艺术品牌打造、共享经济融合,在环城生态区两侧形成9大片区,实现高品位商业消费场景与公园共生融合。

  在优化空间形态,展现公园城市魅力方面,规划提出塑造“四心凸显、七楔疏朗”的总体格局;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环城界面。

  本报记者 袁弘 本报制图 申娟子

  环城生态区

  是沿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500米范围,以及周边七大楔形地块内的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所构成的控制区,总面积为187.15平方公里。

  进入当前新的发展时期,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优化空间结构、重塑经济地理”的城市发展战略,随着中心城区范围扩展至“11+2”区域,环城生态区在新经济地理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将成为引领中优区域品质提升和人口疏解、践行“公园城市”营城理念的重要支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