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近两个月里,成都伊藤的所有门店都保证了营业,以确保市民生活品供应
“保”字诀
企业服务专员靠前摸排,制作企业经营困难专门台账,协调解决防疫物资紧缺、生产要素短缺
“扩”字诀
扩大保障覆盖面,联动区(市)县的服务业保障部门,解决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保障问题
“转”字诀
网上下单、配送、直播带货……倒逼传统零售企业加快线上发展
■疫情之下,消费并没有消失。这个春天,大多数宅在家里的成都人发现,日常必需品几乎从未遇到需要排队抢购的情况。
近3100家红旗连锁在过去一个月里,销售了超过5000吨大米、1300吨面粉和2000吨食用油。“超市里摆满的货架,是我最大的安全感。”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随着城市复苏,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面临新的挑战。成都商贸服务业如何渡过难关?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成都正在集中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聚焦企业和行业共性问题和痛点、难点,成立专班扎根基层,集中一个月时间帮助企业纾危解困。
■日前,成都市商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金泉和成都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欧建瓴及成都伊藤洋华堂董事长黄亚美做客《新天府会客厅》,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对商贸服务业的影响及企业经营的困难和难题,揭秘了成都化危为机、大力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和稳增长的“秘密”。
靠前保障
会议室来了个服务专员
额温枪第二天就到货了
即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成都伊藤的所有门店都保证了营业。但在每天营业的背后,企业都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企业需要筹集充足的防疫物资。“顾客必须测量体温才能入店,员工也必须测量体温后才能上班。”黄亚美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额温枪的需求猛增,通过常规渠道采购远不能满足前后台的需求。
作为派驻企业服务的专员,成都市商务局综合处副处长吴科宇出现在成都伊藤会议室,会议的主题是解决额温枪采购问题。当天傍晚,吴科宇就找到了供货商。为核对数量和物流情况、确认货款到账信息,他和工作人员忙到了凌晨。
第二天,70个额温枪送至了成都伊藤双楠店,并很快分配到各个营业网点。
成都市商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金泉表示,每个专员每天都要将企业提出的问题制作为台账,包括问题是否解决,如果没有解决,现阶段在哪个处室运转,专员要动态关注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问题。
成都伊藤面临的问题不是孤例,防疫物资短缺已成为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对此,成都市商务局还专门成立了“口罩工作小组”。张金泉透露,如今工作小组的工作还在扩大覆盖面,逐步解决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保障问题。“目前我们实行了两个工作日的快速响应机制,要求企业提出需求后,两天内把口罩配送到所在的区市县,由服务业保障部门分送到各个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探索的这些好的机制,有望在未来形成工作常态,更有效地保证成都商业的正常运行,提升城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倒逼转变
帮助实体零售企业
快速实现线上销售
超市和购物中心的坚守,保证了成都1600余万常住人口的“安全感”。除了这份责任,其实,成都不少商业企业也在这场疫情危机中,寻找到了新的商机。用成都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欧建瓴的话说,这叫做“危中寻机”——线下大规模促销活动受限的现实,倒线下实体商业寻求线上发展。
据成都零售商协会透露,早在2月13日,成都已有43家购物中心(街区)、大型百货推出线上业务。
王府井在商场内部专门设置的线上直播间,从2月14日开始,每天轮流进行不同品牌的直播,均由品牌资深彩妆师、培训师担纲带货主播。2月14-15日,品牌联播销售额达到140万元,卖得最好的品牌销售额达到50万元。
张金泉表示,网上下单、配送、直播带货是疫情倒逼企业线上发展,创新商业模式,适应消费方式转变。接下来,市商务局还将和协会联动,与成都各零售企业共同打造“成都云逛街 一起快乐购”活动,通过一键打通各企业线上购物商城、短视频、直播的购物方式,帮助实体零售企业快速实现线上销售。
“疫情之后,随着消费信心的恢复市场还会出现一波消费热潮,这将刺激企业加速发展线上业务,带动新零售布局。”成都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欧建瓴说。
黄亚美透露,成都伊藤计划在蓉进行更多的消费场景布局,在商业模式上做出更多尝试,发展TOD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比如,接下来成都伊藤将进一步加大跨国供应链建设,活用日本集团公司的优势,扩大跨境电商、进口贸易。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邹悦 摄影记者 田宇
快评
努力通关“压力测试”
激发商业活力
疫情是对城市运行的一次大考。对于有着1600多万人口的成都而言,疫情更像是对生活保供的一次终极“压力测试”。
“超市里摆满的货架,是我最大的安全感。”一位市民在社交媒体上写道。疫情发生后,无论是大超市还是小卖部,无论是大菜市还是小摊摊,成都生活必需品供应始终是充足的。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生活物资的充足保障,给了城市定力,给了成都人打赢抗疫持久战的安全感。
但是疫情毕竟给城市带来了压力,释放活力才是永恒命题。疫情之中,餐饮住宿、文化娱乐、旅游民宿、交通出行等,都是“重灾区“。疫情之后,成都商业恢复活力,离不开全社会对众多服务行业的帮扶。
为帮助服务业渡过难关,释放商业活力,成都成立专班扎根基层,集中一个月时间帮助企业纾危解困,将政策和服务送到企业身边。防疫物资、招工困难、资金压力等问题,企有所呼,政有所应,一一对应解决。疫情下的“两个工作日快速响应”等应急机制,更有望成为常态化服务。
作为消费重镇和商业城市,成都还有极大的消费潜力可挖掘。此次疫情,催生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云生活”带来新的应用场景,新型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无论是平台型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社区商业,都有新的机遇。虽有疫情影响,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坚定,这是成都服务业发展的最大基本面,挖掘和服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服务业前景看好。
扛过了压力,释放出活力,挖掘好潜力,就能早日迎接成都服务业的春天。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评论员 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