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公园致力于“区域共享”,重构城市未来美好生活体验空间。蜀道通衢、张大千艺术博物馆、熊猫基地改扩建项目等一批特色IP项目在锦城公园渐次铺开。 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供图
四川在线记者 雷倢
公园城市是什么,它不是文字,而是市民“可进入”的生活场景,是城市未来美好生活的体验空间。在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康瑛看来,作为天府绿道重要一环的锦城公园已成为人们品读成都的一种方式。
记者:从2017年开始建设,近3年时间,成都在建设锦城公园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
康瑛:锦城公园将建设“5421”体系,即500公里绿道,4级配套服务体系,20平方公里多样水体,100平方公里生态农业区。目前锦城湖公园、桂溪生态公园、江家艺苑、青龙湖湿地等已全面对外开放,中和湿地、花田湿地等园区已进入试运营阶段。
目前,最大的成效是镶嵌在环城生态圈的绿道已经成形,锦城公园的格局已出来了。有了这样一个主线,未来,结合环城生态圈上不同片区特点的园林景观、场景植入、业态互补,就有了基础。同时,锦城公园的建设也改善了环城生态圈居民的生活环境。
以绿道为串联,锦城公园围绕“生态+生活”“生态+生产”,补足产业功能区所需的生态环境、商务服务、产业孵化、文旅体育、市政配套等要素供给,有序开放或试运营江家艺苑等13个已建成园区,开放共享、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心公园正加速成形。
现在,在锦城公园里,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生活场景就是这样低密度、悠闲的这种公园城市。你要想工作,一步跨出去,你就进入写字楼了,你要想生活,一步跨进来就是一个大公园。这是未来城市的一个典范场景。
记者:如何理解省委提出的要建设创新引领的活力城市、协同共荣的和谐城市、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内外联动的包容城市、共建共享的幸福城市?
康瑛:锦城公园是绿色发展的一大抓手。很难有个城市,能拿出这么大一块区域来修建绿道。在这里也能看到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理念——
锦城公园跟周边产业、居民和谐共生。如高新区的锦城公园位于瞪羚谷那一片,锦城公园会跟瞪羚谷形成一个互动,为瞪羚谷引入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锦城公园串接高新区其他的绿道建设,与瞪羚谷到铁像寺那一片城市居住区形成一个网格结构。通过绿道,串联起“上班的路”和“回家的路”,串联起生产区与生活区,用美好环境把人才吸引过来。
在开放理念上,园区不仅对市民开放,也植入了很多国际元素,也有着国际项目的合作。如我们探索引入DISCOVERY探索营地、BBC纪录片拍摄团队等世界级IP,打造北湖片区熊猫的国际IP品牌。
在共建共享上,锦城公园不仅与居民共享,也调动市民参与共建,如我们最近正在面向公众为锦城公园里的桥梁征集名字,也正在做树木认养活动。我们也与周边的社区共建党支部,让社区党支部进入到园区为居民、游客服务,把志愿者服务等阵地纳入到锦城公园里来。
同时,园区也植入新场景新业态,这是创新的体现。
记者:锦城公园如何呈现更多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的公园城市新场景?
康瑛:我们最早提的只是可进入、可参与,修复环城生态圈,市民能够进来看就可以了。后面发现,其实市民会要求可欣赏,不光能进来,还得好看,再到后面就是可感知、可消费的需求。公园城市的新场景代表的就是,一个超大型城市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有的新模式。
锦城公园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绿色体系。全球最大意味着它的空间尺寸很大,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国际上更好的新型项目。再比如新经济、新消费都可以植入到里面来,因为我们有这个载体能够去尝试未来更有支撑性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