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中的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成都这样做强极核

2020-05-10 06:42:22来源:红星新闻编辑:刘波

那边厢,成德眉资打通同城化城际“断头路”刚刚启动;这边厢,成都代表团又在分组讨论上热议同城化的下步进展了。成德眉资同城化作为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这步棋下得怎么样,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成渝这盘大棋。

2020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双城记”放入了今年的重点工作,强调强化“川渝一盘棋”,与重庆协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两中心两地”,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成德眉资同城化如何做强“圈”中的四川极核?成都又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做强担当?代表们有着思考。

建议适度分离行政区和经济区

“建议把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作为重大改革的举措,建立在成德眉资同城化的推进过程当中。”省人大代表、成都市发改委主任杨羽表示。

这一建议的提出,看似意料之外,却又顺理成章。目前,成德眉资早在交通互联、补齐民生服务短板上取得重要的成果。例如,成德、成眉、成资间日开行动车已增至40对、31对、19对,成都空港设立德阳等远程候机楼,让许多人过上了“候鸟族”的生活。成德眉资还在协同推进S3、S5、S11线市域铁路规划建设,争取成都外环铁路列入上位规划,“轨道上的都市圈”不是传说。

在公共服务上,成德眉资四市城区全面实现天府通一卡通刷及优惠互享,9907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了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成都优质网教资源覆盖四市186所学校。区域间生产生活的差距,在进一步缩小。

那么,产业的协同,将是同城化的下一步重要抓手。杨羽认为,成德眉资还需统筹产业协同,遵循优化经济地理的路径,在更大的空间上支持构建产业生态圈,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动力源。目前,成都发挥省委省政府设立东部新区的关键作用,加强成德眉资优势领域产业链的合作,协同打造三区三带,建立起了产业协作工作机制,已经成立了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建立了四市工业政企互通供需对接平台,首批总投资893亿元的40余个产业协作带重大项目陆续开工。

在更近一步的产业协同上,杨羽建议,省直部门制定更加积极的改革政策,省属企业更加积极的参与构建统一的物流、交通、建设与运营体系、市场体系,共同构建共享平台、成本分摊、利益分享的机制,促进区域合作和持续的发展。

“建议省直部门在争取国家产业政策、产业集群布局当中,更加聚焦于都市圈。”杨羽表示,三区三带建设将加快在成德眉资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为打造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质量发展的极核,要做实“外溢效应”

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标,看成都;成都经济的“模范生”,看高新区。

2019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5.6亿元,同比增长8.4%;今年一季度,成都高新区产业增加值逆势同比增长6.1%。

在省人大代表、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方存好看来,这一成绩既来自于有力有效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措施,也根植于新经济新动能。过去一年,全区新增新经济企业1.6万余家,增速超25%;围绕5G与人工智能、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三大主攻方向,引进项目151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

作为“模范生”,外溢效应是高新区带动周边发展的秘密。2016年成都高新区开始持续发挥外溢效应,探索与双流区合作,共建天府国际生物城,以天府国际生物城为载体带动,2019年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规模首次突破500亿元,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3亿元,连续三年保持近20%增长率。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方存好表示,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充分体现了对于这一经济规律的科学把握和灵活运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是中央对于省委战略的充分肯定和拓展延伸。

为了完成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左右的目标,成都高新区要担当起稳增长的作用。方存好介绍,传统的固定资产投资所带动的钢铁、水泥、机器、设备,过去都不是高新区主导产业,今年成都高新区响应国家“新基建”的号角,包装、策划一大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智慧城市大脑的信息基础设施,也包括政务服务中心融合基础设施,还包括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创新基础设施。这些项目投资带动的都是制造产业和头部企业,不仅能在长期补齐短板带来发展,在短期之内也会对高新区的稳定增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如果四川今年完成目标,并且协同重庆也实现了稳步增长的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真正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方存好表示。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