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都GDP全国城市排名第七,2020年怎么干? 深化合作 唱好成渝“双城记”

2020-05-15 07:00:55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顾强

制图/高翔

2019年,成都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2020年又将如何描绘新的发展目标?

5月14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锦江大礼堂开幕,市长罗强作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万亿元、增长7.8% ,总量排名全国城市第七、上升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9%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10% 。

今年,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不确定因素较多,成都将发展目标定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继续保持高于全省态势,继续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位势,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等。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

全力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今年成都市的重点工作,第一个便是“提能级、促合作,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报告指出,要深化合作唱好成渝“双城记”。深入落实川渝合作部署,共同争取国家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及系列专项规划,争取国际科技创新平台、铁路大通道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支持。共同推动成渝中线高铁尽早开工,共同培育电子信息、汽车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同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科学城等重大工作落地落实。

下好同城化的“先手棋”。优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成都平原经济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等战略性工程规划论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共同打造成德临港产业发展带、成资临空经济发展带、成眉创新经济发展带,探索创新交界地区一体规划、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探索建立以都市圈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联盟和产教融合共同体,搭建教育共享平台,构建跨区域医联体,深化污染联防联控等。

关键词:经济发展

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上万亿台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成都将继续稳增长、提质效,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成都将实施工业稳链补链行动、“新基建”牵引的投资促进行动、新消费引领的提振内需行动、“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动,全力稳定经济增长。

根据报告,成都将继续深入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尤其是,推动产业功能区由“供土地”向“供平台”转变,着力增强对企业、人才、要素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推行产业功能区和镇街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合的镇区合一管理模式。

在先进制造业上,聚焦“芯、屏、端、软、智、网”,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迈上10000亿元台阶。同时,积极发展航空装备、汽车、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能源环保,推动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到8000亿元。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医疗设备,推动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聚焦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鼓励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着力打造8大消费场景。全面升级春熙路商圈,加快建设交子公园商圈、双流空港国际商圈,大力提升西部国际博览城商圈。

关键词:东部新区

着力推进273个重点项目建设

让城市更加宜业宜居宜游,也是2020年成都市工作的重点。

今年成都要大力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加快推进东部新区建设,优化完善城市功能和配套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天府新区建设上,全面提升天府新区发展能级。加快推进凤栖湿地、雁栖湿地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全力抓好鹿溪智谷示范引领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天府总部商务区、天府文创城、天府海创园建设等。

而刚刚挂牌不久的东部新区,今年将着力推进铁路枢纽站、先进汽车科创空间、国际合作教育园区等273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无边界公园城市、智能网联汽车等新经济应用场景试点示范建设,推动东部新区尽快成型成势。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今年将加快锦城公园建设,推进三级绿道体系串联成网,建成天府绿道600公里。完成122条背街小巷环境品质提升、22个城郊结合部片区环境连片整治。启动2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关键词:大运会筹办

加快13处新建场馆和大运村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成都要抓载体、迎大运,持续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全力推进大运会筹办,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等13处新建场馆和大运村建设将加快推进,同时扎实推进36处场馆改造提升,开展大运会城市功能和环境品质提升行动。

与场馆建设同样重要的,是与其匹配的服务保障能力。2020年,成都将加快提升大运会服务保障能力、竞赛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组建高水平裁判员、技术官员团队及比赛和训练场馆运营保障团队,招募培训志愿者队伍,加快推进开闭幕式策划工作。

文体事业方面,开工建设天府艺术公园、张大千艺术博物馆,加快建设金融城艺术中心。创新全民健身活动形式,促进体医、体教融合,优化提升“运动成都”品牌。推动建设特色体育产业园区、体育服务综合体,争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关键词:韧性城市

确保今年实现就医“一码通”

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了“韧性城市”概念。

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建设韧性城市。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成都将切实提升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其中,在医疗卫生服务上,深入推进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国家级医改试点,促进医院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完成48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推动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互认,确保2020年实现就医“一码通”。

积极推进成都市疾控中心重大疾病及健康危害因素检测能力提升、成都市紧急医学救援中心等7个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建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谢燃岸李媛莉罗田怡秦怡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