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纪委书记王川红:必须认真处理好每一件信访件

2020-11-09 06:32:26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刘波

王川红表示,流动接访已受理和处置了一些检举控告线索,协调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问题,效果正逐步显现。

对于信访举报,王川红强调必须规范处理,加强集体研判,精准确定问题线索处置方式,严格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处置检举控告问题。

积极开展澄清工作,精准选择澄清对象和澄清内容,科学确定澄清范围和形式,切实让党员干部感受到纪检监察工作的“温度”。

11月4日,成都市纪检监察系统提升信访举报工作质效现场会在成都召开。成都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王川红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纪委监委信访室相关负责同志到会指导。

现场会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提高信访举报干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扎实做好信访举报工作,实现信访举报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成都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和相关室主任、成都天府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成都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各区(市)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和信访举报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成都市监委、青羊区监委部分特约监察员参加。会议由成都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唐劲松主持。

与会人员现场参观了成都廉洁动漫创作传播基地、苏坡街道清源社区,听取了青羊区纪检监察机关流动接访工作有关情况介绍,观看了成都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专题片。之后,青羊区、锦江区、郫都区、新津区、彭州市纪委监委依次作了交流发言。

流动接访

效果正逐步显现

王川红说,全市纪检监察机构坚决贯彻落实《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切实聚焦主责主业,认真受理信访举报,着力加强检查督办,有力维护信访秩序,全力推进检举举报平台建设,信访举报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王川红着重肯定了流动接访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站位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二是定位准,既开展信访举报工作,又宣传党风廉政建设成效;三是方式新,紧贴基层和群众,采取摆摊设点、入户走访、定制接访等多种形式。

王川红表示,流动接访已受理和处置了一些检举控告线索,协调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问题,效果正逐步显现。

处理信访举报

必须严格执行规则

王川红强调:《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以中央办公厅名义印发,规格高、要求严,是党中央为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定的专门制度、立的专门规矩。

他要求成都市各级纪检监察机构,第一,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规则》明确了处理检举控告需要请示报告的事项,有的必须经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审批,有的必须报告上级机关或同级党委,大家必须严格逐一落实。”

第二,从严执行办结时限规定。对检举举报处理,要严格落实署名核实和实名举报受理告知、结果反馈等要求,从严执行办结时限规定,必须认真处理好每一件信访件。

第三,认真落实闭环管理要求。发挥信访举报独特作用,既需要第一道工序的努力,更需要后续处置环节的配合,切实形成检举控告处理的闭环。

提高举报渠道知晓度

和举报便捷性

王川红指出: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适应形势发展,把准特点规律,最大限度发挥信访举报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基础性作用。

为此,他希望成都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广泛收集信访问题线索,更好服务监督执纪问责。“开放建设信访渠道。主动邀请特约监察员参与接访等工作,鼓励他们搜集反馈社情民意;发挥基层廉情监督员群众信访代办员和联络员的作用,推动和鼓励他们及时反馈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时,不断提高渠道知晓度和举报便捷性,多采取入户(企)走访、预约接访等主动方式接访。

对于信访举报,王川红强调必须规范处理,加强集体研判,精准确定问题线索处置方式,严格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处置检举控告问题。

开展澄清工作

让党员干部感受“温度”

王川红要求切实加强不实举报处理,助力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加强恶意举报问题的排查,减少无效举报干扰。要加强对信访举报动机的了解,加大恶意举报行为研判排查力度,探索完善恶意举报惩处机制。

加强诬告陷害问题的查处。在调查处置过程中,既要重视问题线索本身的查证,也要同步搜集固定涉嫌诬告陷害的相关证据,依规依纪依法惩处诬告陷害行为。适时公开通报查实惩处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信访群众,减少诬告陷害行为。

积极开展澄清工作,精准选择澄清对象和澄清内容,科学确定澄清范围和形式,切实让党员干部感受到纪检监察工作的“温度”。

进一步健全

信访举报工作机制

在受理环节,要细化完善受理和引导的标准,研究完善主动接访和主动服务机制,给群众留好“第一印象”。

在处置环节,要健全完善承办单位与实名举报人互动机制,做好群众安抚稳定工作。

在反馈环节,探索评价机制,尝试用群众满意度倒逼检验工作质量。

除此之外,王川红要求加强教育管理,严防失密泄密,同时要关心关爱信访举报人员。

王川红最后说:信访举报工作是服务群众的“连心桥”、问题线索来源的“主渠道”、政治生态研判的“风向标”。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曹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