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姚箬君
水果搭配冰沙均匀打成果泥,浇上一层奶香浓郁的奶盖,最后再放上几颗新鲜水果,一杯奶茶在手,一天快乐我有。如今,奶茶成了许多年轻人的“快乐水”和“续命神器”,品种也从传统奶与茶的组合,逐渐衍生出水果、奶盖、烧仙草等元素,一些网红奶茶还出现了“撞脸”现象。你知道手中这一杯光鲜亮丽的奶茶背后的制作过程是否卫生和规范?如何区分出奶茶中的李逵与李鬼吗?
在2021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封面新闻也策划推出“奶茶大调查”系列报道,盘点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快乐水”,对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曝光。让大家在享受奶茶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能避免掉入奶茶的甜蜜陷阱。今天最后一集,让我们一起关注奶茶市场的食品安全相关问题与品牌“撞脸”现象。
隔夜水果“化妆”再用
奶茶品牌操作不规范 食品卫生安全堪忧
变质水果切一切、“化个妆”又被装进了消费者的茶杯里。半成品饮品、食材不加盖就被放在冰箱里。操作区原材料、工具与员工私人物品随意混放,卫生堪忧。近期,全国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奶茶行业展开突击检查,多个网红品牌都上了“黑名单”,存在食品标签不明确、冰箱内食物不加盖、操作区卫生不达标等问题,奶茶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选择了宝龙广场,这里聚集着一点点、茶百道、7分甜、CoCo都可、熊姬等多个奶茶品牌。经过检查,这些奶茶品牌均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其中,一点点、茶百道存在从业人员健康证不齐全的情况。茶百道、7分甜、CoCo都可、熊姬等门店均存在原材料不规范放置问题,有些门店后厨不仅原材料未封口,连液体半成品也没有盖子遮挡。还有的店铺水果、杂物、垃圾摆放在一处,奶茶制作台、清洗台环境脏乱。
这背后的问题,与一杯杯奶茶表面的光鲜亮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这样的问题绝非偶然,此前就曾有媒体“卧底”奶茶店,起底了奶茶行业的“潜规则”。
在北京的某奶茶店,面对腐烂芒果、变质香蕉、隔夜茶水等原材料如何处理,店长亲自给记者做起了示范。这些本该直接被扔进垃圾桶的食材,却在店长的一双手中“起死回生”了。她先将变质较为严重的部分切去,留下的水果和新鲜水果掺在一起使用。腐败的水果会有异味该怎么办呢?这个店铺也有“妙招”,只要将变味水果放入冰箱冷冻后,就能祛除异味。这样做出来的奶茶,连店员自己都坦言,“不敢喝”。
在杭州,就曾有网友发帖爆料称,自己在饮用了某品牌的乌龙茶奶盖后,出现了上吐下泻的情况,最后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由于当天还进食了其他食物,尚无法推断致病直接原因就是奶茶。但这样的经历,足以引起商家重视。若商家销售的奶茶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相关执法部门会要求其进行整改,若导致消费者喝坏身体,商家还需承担相应责任。
网红奶茶品牌也“撞脸”
从产品到包装“李逵与李鬼”顾客难辨别
“康师傅”和“康师博”牌方便面、“清风”和“清飒”牌纸巾、“奥利奥”和“粤利粤”牌饼干......此前,外观和名字“撞脸”的产品在网络上热极一时,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曾“眼花”买到的“山寨产品”。如今,这股“撞脸”风飘到了奶茶届,一些与网红奶茶店名字、风格相似的奶茶店让慕“网红名”而来的顾客难辨真假。
“茶颜悦色”是一家网红奶茶店。在武汉的分店开张前,茶颜悦色作为湖南长沙本土奶茶,只能在长沙买到。不少网友表示,到长沙旅游只为喝一杯这家店的奶茶,也有许多网友将它视为长沙必打卡的“景点”。
2021年年初,茶颜悦色与茶颜观色这两家奶茶店的“品牌”之争登上热搜。此前,在2020年4月,这两家店就曾因“商标”之争引起许多网友关注。除了店铺名字仅有一字之差,两家店商标的图案风格和店内所售卖的奶茶名称都很相似。
这两家奶茶店都主打中国风,商标都是红色八边形为底,图案右边是一位黑长发的古风女子,图案左边写着店铺名称。此外,这两家店内部分奶茶的名称也极为相似,甚至还有“同名款”。“幽兰拿铁”和“声声乌龙”是茶颜悦色的招牌奶茶,在茶颜观色这家店内,有“幽幽拿铁”和“声声乌龙”两种奶茶。
这边茶颜悦色、茶颜观色打得火热,那边成都本土也出现了又一“撞脸”奶茶品牌“蜀色茶颜”。在这一奶茶店的商标中,我们再次见到了熟悉的黑长发古风女子。而消费者的评论,也同样证明了这些奶茶店的相似度极高,“成都版的茶颜悦色。”
蜀色茶颜的招牌奶茶是“蝶恋生花”,有买过该茶的顾客表示纯茶底加上奶油和坚果碎,“有点像翻版茶颜悦色的幽兰拿铁”。尽管如此,蜀色茶颜作为成都本土品牌,店家还是花了一些心思,融入了不少成都元素。比如店铺内陈列的大熊猫玩偶,在产品方面,也推出了成都特色的“火锅奶茶”和“三大炮冰沙”。
真假奶茶、好坏奶茶,原本一杯“快乐水”,却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让消费者喝得很累。不仅要火眼金睛辨别奶茶中的李逵与李鬼,还要留意奶茶制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化妆”行为。希望在不断追求利益的当下,奶茶商家也能回归为消费者制作一杯好饮品的初心,多花一点心思,少动一点歪脑筋,让奶茶产品本身成为叩开消费者心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