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宫劝工会中参展全川各种老字号名牌商品。摄影:路得·那爱德(美国)
青羊宫花会花木市场。
成都青羊宫花会国内闻名。图为中国《旅行杂志》1927年第12期封面上,去观看青羊宫花会的人络绎不绝。 郑光路收藏
清朝官员在青羊宫庙会“授奖台”上颁奖。 摄影:路得·那爱德(美国)
“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成都人爱花的传统,从古自今从未改变过。
北宋时期,名臣赵抃曾在《成都古今集记》中记载下“十二月市”,表明宋代成都每月都有一种特色商品交易会举行。其中,“二月花市”“八月桂市”“十一月梅市”,皆与花有关,可见“花”渗入了成都文化的里层。此外,赵抃更写下“成都二月花市,各地花农辟圃卖花,陈列百卉,蔚为香国”,描绘了二月花市的热闹壮观景象。
成都人爱花的历史基因从何处寻?倘若将时间拉回上世纪初,在每年农历的二月二十五日,一场与花有关的狂欢盛典就会在青羊宫上演。彼时,青羊宫内游人如织,摆放着小吃、花卉、古玩、字画、农具的摊面鳞次栉比,吆喝声、叫卖声、嬉闹声不绝于耳,顿时让人感受到春日的生机勃勃,与市民们的喜悦之情。
“花会从数天到数十天不等,远近善男信女纷然前来,烧香、敬神、诵经、戏班锣鼓昼夜不绝。大批商贩、江湖跑滩匠前来此扯圈叫卖,摊棚相连不断……赶花会,成为老百姓最快乐的盛事。”回忆起儿时在青羊宫花会里逛耍的场景,作家郑光路仍觉得历历在目。虽然自他记事时,青羊宫花会已不处于“辉煌时期”,但从父辈、祖辈的讲述中,郑光路仍能将青羊宫花会的“前世今生”徐徐道来。
成都花会 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成都花会始于唐宋时期,相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郑光路说。唐人萧遘在《成都》一诗中写到“月晓已开花市合”,说明当时成都已经兴起了花会。
为何青羊宫花会选择在农历的二月二十五日举行呢?这还得从太上老君的诞辰讲起。“传说,道教始祖李老君的生日是农历的二月十五日,故唐代以来,民间在此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
而农历二月,成都已是百花开放,姹紫嫣红,加上纪念百花仙子生日的“花朝节”也在农历二月。于是,久而久之,花市与庙会结合起来,青羊宫便成为花会的会址。
“古时,成都花市主要集中在青羊宫一带,渐渐地,到花市赏花的人们也到青羊宫中拜祭老子,进香祈福。而到青羊宫参加法事活动的善男信女们也游于花市,故‘庙会’、‘花会’合一,成为成都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春日盛会。”
郑光路翻开他收藏的一本1927年的中国《旅行杂志》,这本当时的著名刊物,向全国隆重推荐青羊宫花会,叙述了它悠久的历史。
在郑光路看来,青羊宫花会历经千年的岁月洗礼,但其核心的三大功能未改变。其中,一是娱神;二是娱人;再来,就是商品交易。“在农耕社会,民众之间的交往比较少,交易的机会也比较少。”郑光路解释说,“在大都市里要产生一种大型的交易行为,就要依赖这种庙会。”
赏春踏青游玩,叫卖花卉树木,品尝蜀地小吃,观看杂技百戏……在春暖花开之时,青羊宫一派喧嚣热闹景象,烟火气十足,丝毫不逊于过年时的“年味儿”。“每年花会,各界人士倾城出观,这‘会把眼睛都看花’的花会,确乎为蜀中最具地方色彩、乡土风味的庙会习俗了。”郑光路说。
全国首创 “劝工会”独领风骚
翻开郑光路所著的《成都旧事》一书,在“成都庙会的历史风云”这一章节,能够看到不少百余年前关于青羊宫花会的老照片。在这些被光影手段所保留下来的黑白照片中,青羊宫花会盛景浮现在眼前:用长条凳搭起的临时小摊上,摆放着全四川各种老字号名牌商品,铺面一家接一家,令人眼花缭乱;用竹、木制材料搭成的授奖台上,当时清政府的官员站立其上,正在为他人颁发奖状、奖品;会场门口的“劝业会”三个大字,阳光下分外耀眼……
既然是一年中最大的春日盛会,怎会出现“劝业会”这三个字呢?说起青羊宫花会所创下的盛举,自然不能忽视其百余年前的一项创新之举。“早在1906年,四川成都就开始举办博览会——成都商业劝工会。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举办的博览会。”郑光路说。
清朝末年,朝廷推行新政,还在各省设置“劝业道”、“劝工局”。1905年,四川省“劝业道”在成都成立,为了改变历来“重农抑商”的思想,于是,将“振兴实业”融入传统的玩赏花会中,成为了当时朝廷官员所采取的方式。同年,时任四川商务劝工局总办的沈秉堃向四川总督锡良“呈文”,明确表明要模仿国外“博览会”形式。这年腊月,他在青羊宫左侧二仙庵区域,“扩充会场、建筑列肆”,准备次年春举办全省性“劝工会”。
1906年3月10日至4月13日,四川首届商业劝工会在青羊宫隆重举办。“从1906年开始,成都总共举办了六次‘劝工会’,中间又改名为‘劝业会’。”从郑光路所展示的资料中,每当花会结束之时,会由官员和商会对展品评比授奖。“奖品都很有意思:其中‘理化仪器’等3项获‘头等牡丹商标’,‘通景织金鸳鸯’等6项获‘二等海棠商标’……”
青羊宫花会 汇聚四川各地名小吃
“倘若将上世纪初青羊宫花会的场景画下来,那繁华的场面一定丝毫不逊于《清明上河图》。”
想吃?青羊宫花会汇聚了四川各地的名小吃,洞子口凉粉、糖饼、豆花、锅盔、蒸糕……可以说现在时兴的“小吃城”,已是百余年前成都市民“玩剩下”的把戏。
想买?花会中有卖各类日杂百货、竹木家具等商品,不下几百家,各省的物产荟萃罗列于此,还有不少新奇玩意儿任君挑选。
想耍?成都剧团的名演员从早演到晚,戏班锣鼓昼夜不绝,还有全国少见的武术“打擂”。“这些演出不收门票,不要钱,其中川剧演出更是重头戏,是普通大众可以亲近文化演出的一大机会。”
赶花会的人一潮一潮的,且人人梳妆打扮。郑光路提到一首打油诗,里面写着“老去徐娘尚戴花,可怜半口已无牙”,还有女孩儿是“乡女村姑态若何?却把胭脂打一砣”。想到诗中的场景,郑光路发出阵阵愉悦的笑声。“你想下,老婆婆梳妆打扮,头戴鲜花去赶花会,一张口却‘已无牙’。可见当时,花会是不亚于过年的活动。”
“摸铜羊成了赶花会的惯例,我小时候就每年跟在大人屁股后,把小手混在无数大手中把铜羊周身摸个遍。”郑光路说,青羊宫内有古代铜羊两只,被民间视为神羊。俗传摸羊能治疾病,故人们到青羊宫游玩时,多喜摸羊。此外,郑光路还回忆起幼时在青羊宫花会吃的那一碗“锣锅巷素面”,让他时常怀念。
“吃了东家吃西家,小笼牛肉叶儿粑。夫妻肺片好下酒,凉粉辣得喊妈妈。”1983年,郑光路写下这首打油诗,字眼中尽是春风之意,那鲜活生动的场景跃然纸上。而当下,自1980年起,花会场地选在了“文化公园”,且花会期间除传统内容外,又增加了鸟市、书市、书画艺术展销等内容,成都市民仍能在今日的花会中,捕捉到春天的气息。
春天又来到,你想去逛一逛花会吗?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部分资料参考:
郑光路,《往事并不如烟——成都庙会(青羊宫花会)的历史风云》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