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超级稻是怎么炼成的

2021-03-23 07:09:31来源:成都日报编辑:刘波

宜香优2115水稻

成都崇州栽种宜香优2115的稻田

颗粒饱满、质地坚硬的宜香优2115超级稻

宜香优2115

为何成为蜀中好米

获奖无数

被业内称为近年来川米品种的“一面旗帜”,先后获得了2018年和2020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四川省第六届“稻香杯”优质米特等奖。在2020年第六届中国农业品牌年度颁奖盛典上,被评为“2020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和“2020年度中国农业十大新锐品牌”,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以作物品种名获品牌大奖的产品!

广泛推广

据农业农村部种业大数据平台数据,截至2020年,宜香优2115在长江上游累计推广面积近1500万亩,已连续4年保持长江上游推广面积第一。作为长江上游唯一入选的2020年全国“十大优质籼型超级稻”,为种植地新增经济效益60余亿元。如今在广大种粮大户中,宜香优2115的名号几乎无人不知,已经成了“好米”“好卖”“好价钱”的代名词。

春分时节,正是一年春耕季。崇州杨柳土地合作社办公室内,职业经理人王伶俐正拿着2020年的收成统计表,和社员代表讨论今年大春的播种计划。“去年试种的200亩宜香优2115表现很不错,亩产达到了550公斤到600公斤,其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饭粒油亮、香味浓郁,口感不输泰国香米。”

王伶俐口中的宜香优2115,被业内称为近年来川米品种的“一面旗帜”,这个从成都选育出来的一粒米,先后获得了2018年和2020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四川省第六届“稻香杯”优质米特等奖,并作为长江上游唯一入选的2020年全国“十大优质籼型超级稻”,为种植地新增经济效益60余亿元。

十年选育一颗种,结束了“蜀中无好米”的历史。在2020年全国十大优质籼型超级稻中,它是整个长江上游自主选育的唯一入选品种。据农业农村部种业大数据平台数据,截至2020年,宜香优2115在长江上游累计推广面积近1500万亩,已连续4年保持长江上游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每24亩稻田就有一亩种的是宜香优2115。

近日,记者专程走进宜香优2115品种参与选育并独家推广者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探访这个“硬核”品种背后的传奇故事。

突围

当年长江上游唯一超级稻

开启霸奖模式,获得迅速推广

去年的金秋时节,位于邛崃天府种业园的一块试验示范基地内迎来了两名重量级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专程来到这里,顶着细雨走进一个标有“宜香优2115”的稻田间,细细地研究稻株的田间表现。

让两名院士专程前来,这个品种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

这还得从川种的“没落”说起。

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自古便是我国著名的粮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三系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川种还是全国的荣耀,但90年代中期后,由于过分追求产量造成品质下降,加上两系法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稻区迅速推广,四川的三系法水稻的市场份额受到严重挤压,短短几年时间,除长江上游稻区外,“川种”几乎踪迹全无。品种不响,品质不高,川米的美誉度一降再降,在业内逐渐形成了“蜀中无好米”的尴尬认知。

四川种业人为此心痛,提出了“振兴川种”的目标和决心。从那时起,农学博士岳元文便携手亲密“战友”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黄富一道走遍了全国各科研院所,寻找育种材料,培育新的品种,决心重振川种辉煌。

“说实话,当时并没有底。”一次次的失败,让岳元文一度非常灰心,“但我还是不服气,天府之国自古物产丰富,气候宜人,难道种不出好吃的大米?”

直到宜香优2115的出现,这对伙伴的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经过千万次试验、配组、比对、提升,2012年,一个全新的品种——宜香优2115通过国家审定,2015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是当年长江上游确认的唯一一个超级稻品种,至此,川米终于打破了“蜀中无好米”的认知,不但开启了霸奖模式,还在长江上游迅速推广。据农业农村部种业大数据平台数据,截至2020年,宜香优2115在长江上游累计推广面积近1500万亩,已连续4年保持长江上游推广面积第一,每24亩稻田就有一亩种的是宜香优2115。

艰辛

十年筛查了上万份组合

方得“好看又好吃”品种

走进绿丹公司的展示室,100多个透明小盒子排满了整整一排长桌,盒子里装着不同的大米样品,外面标注着组合名称和基地等信息,“这是公司研发团队从今年西南稻区10多个基地300个示范品种中筛选出来的,经过两轮淘汰,现在剩下的还有120来个。”公司研发部负责人介绍道。

这剩下的样品,还要再分组进行多轮食味品鉴,对米饭外观形状、香味、滋味和冷饭等进行综合PK,最终选出综合性状优异的组合,进入下一年度公司基地的试验材料。“这个过程很漫长,漫长到一般人难以想象,有的科研人员甚至穷尽一生也不能选育出一个好品种。”岳元文用残酷来形容:“我们近5年来进行试验示范的品种数达到了近千个,最终只有10来个通过了审定,选育成功率只有1%”。

1%,这还是经过科研单位初筛过后的数据,再往前推,用大海捞针比喻再恰当不过。在黄富选育宜香优2115的过程中,团队从全国各地以及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收集了成千上万个育种材料,经过持续地杂交、回交,聚合优势基因,最后形成骨干亲本,再通过侧配组合、田间试验筛选,田间试验和国家(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满足审定品种相关要求后,通过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评审、公示后正式命名的品种。

宜香优2115正是这条路上闯出来的“黑马”。

“10年间发生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说起那段漫漫岁月,岳元文至今仍记忆深刻:海南水蛇、蚊虫毒蚁、雨淋日晒、酷暑严寒,还有一次次失败带来的的失望甚至绝望……如今,这些艰辛他已不愿多说,但说起发现宜香优2115,他依然两眼放光。“当时,黄富教授从几百个田间试种的样本中筛出了100多个进行最终鉴定,突然,一个米粒长大、晶莹剔透、整精米率高的米样闯入视线,大家心头一震,赶紧根据这个样本组合的亲本恢复系种植位置信息,到田里寻找稻桩。”实验记录让所有人兴奋:每亩有效穗数15万穗,每穗总粒数156.5粒,结实率82.2%,千粒重32.9克;整精米率54.5%,长宽比2.9,垩白粒率15%,直链淀粉含量17.1%;高抗稻瘟病,中抗稻曲病……经过不断进行杂交和回交,终于得到了令业内惊艳的宜香优2115,为“川种”在长江上游6省区市增添一个“好看又好吃”的品种。

推广

首个以作物品种名获品牌大奖

已成“好卖”“好价钱”代名词

2020年12月18日,“拿奖拿到手软”的宜香优2115再次创造了历史。在2020年第六届中国农业品牌年度颁奖盛典上,宜香优2115被评为“2020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和“2020年度中国农业十大新锐品牌”,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以作物品种名获品牌大奖的产品!

“为何四川水稻品种研制近年来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和全新进展,但消费者却很难在超市、商场看到川米的身影?为什么像宜香优2115、川优6203等优质稻米,往往只闻其名,在市场上却难见其身?”岳元文道出了这个大奖的含金量:品牌的推广也是拾起川种辉煌的关键。

自品种获得国家审定以来,绿丹至诚公司便制定了“打造全产业链,以后端拉动前端”的推广策略,实施商标注册和知识产权保护、各种渠道的宣传推广,同步开展配套高产技术研究和展示示范、建立高标准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集成条码防伪窜货系统、召开大规模多场次现场观摩会或销售启动会等行动计划落实;同时积极申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参与产业化开发、承办高产创建及产业化示范推广观摩会等工作,如今在广大种粮大户中,宜香优2115的名号几乎无人不知,宜香优2115已经成了“好米”“好卖”“好价钱”的代名词。

然而,这还仅仅是第一步。

“我们要倡导育种单位延续品种命名,还应推动管理机构品种监管创新、鼓励米企包装标示品种名称、鼓励种企融通稻米产业链条,特别是倡导消费者在购买大米时更多地关注品种。”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王玉玺的一席话让岳元文心潮澎湃,“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公司也有自己的‘小目标’:一方面我们将研发更好的品种、生产更好的种子,另一方面要讲好品牌故事、传播好品牌文化,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享受到高品质农业带来的美好生活体验!”岳元文说。

专家访谈

四川省种子协会秘书长刘勇:

打好种业“翻身仗” 成都大有可为

我国水稻育种在功能基因组及杂交水稻等研究领域已经取得多项世界领先成果,但在种质资源挖掘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应用以及加大优质品种的选育推广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距离……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纳入今年全国要抓好的8项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又明确了“提升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水平”,这对我们整个种业行业无疑是一个利好,可以说,四川的种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那么现在我们的川种要如何发展?应该说,如何适应新生产、新市场、新生活的需求?从川种的发展历程,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越来越高的追求,加上目前全球疫情背景下的粮食安全,兼顾产量、品质和安全的资源创新无疑是今后种业发展的重点。宜香优2115的成功,恰好印证了这个趋势,也为川米振兴找到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

成都是人口超过千万的大都市,也是四川省人才、科研、资金等各项要素的聚集地,尤其是位于邛崃的种业园区,是国家在大西南布局的种业“头部”基地,我们希望成都能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科研及成果示范转化,引领整个西南种业全面振兴,打出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本报记者 严斌 陈泳 文/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