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废物变成“宝” 这个“智慧垃圾分类站”获居民认可

2021-05-01 06:20:57来源:封面新闻编辑:覃贻花

2018年6月,成都市首家无人值守乡村“智慧垃圾分类站”在邛崃市高埂街道建成运营。近3年来,这里的运行情况到底如何?居民们的投放积极性高吗?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实地了解。

首家“智慧垃圾分类站”运营

新区变了样

沥青道路、川西民居、繁华绿植……如今,高埂街道新区看起来干净、整洁。殊不知,3年前这里的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这里变得现在这么整洁,都得益于‘智慧垃圾分类站’的持续良好运营。”高埂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自2018年首家‘智慧垃圾分类站’运行以来,辖区居民参与积极性很高,他们对这个设在家门口的特殊站点非常认可。”

所谓“智慧垃圾分类站”,就是按照“储蓄”模式,激励和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的一种新方法。居民首先使用微信绑定微信小程序建立一个相关个人账户,再把垃圾分好类后投放到无人值守垃圾回收点,相关运营公司定时到回收点回收垃圾,根据微信小程序实时推送各类垃圾回收单价,按回收重量计算价格返还至小程序的个人账户,居民通过个人账户提取收益至微信零钱。

居民投放垃圾操作娴熟

还享有回收收益

当天上午10时许,高埂街道高桥社区村民周甫中带着打包好的可回收垃圾来到该村回收点,他用手机扫描大门上的二维码,输入验证码后,进入“智慧垃圾分类站”放置好垃圾。一袋一码,他同时领取到一支垃圾回收袋,准备下一次投放。他动作麻利,一小会儿功夫就把垃圾装进分类站,操作十分娴熟。

“我是第一批加入的居民,第一季度来投放了8次垃圾,获得了200多元收益。”周甫中说,“‘智慧垃圾分类站’操作很方便,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还能领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所以大家积极性高,都觉得很不错。”

高埂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居民投放的可回收垃圾,企业按照高于传统回收模式的回收价格,通过微信,在线支付回收收益。同时,运营公司对每次居民投送的垃圾再进行专业分类回收,并将相关数据信息和分类意见反馈给投送居民,通过“回收—分类—投送—反馈—再回收”的闭环模式,增强了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的认识。目前,高埂街道共设置了高桥、和平、高埂、义渡、火星5个“智慧垃圾分类站”点位,覆盖群众约3万人,其运行成效先后获得成都市城管委、成都市河长办、成都市环保督察办肯定。

邛崃已建50余个相关站

减少垃圾120余吨

自2018年以来,高埂街道便开始探索“互联网+垃圾回收”模式,建成运营成都市首家无人值守回收站点——“智慧垃圾分类站”,以市场驱动机制和先进示范引领充分凝聚了各方力量,共促美丽社区建设。“在此进程中,居民从开始的不关心、不了解,到逐步广泛参与垃圾分类回收行动,实现了对社区共治活力的激发和培育。”据该负责人介绍,自“智慧垃圾分类站”运行以来,高埂街道共投放可回收垃圾15.6吨,减少碳排放40.4吨,群众获得收益2万余元。

另外,记者从邛崃市社治委了解到,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结合当地实际,近年来邛崃市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投入激励资金10万元,鼓励镇(街道)与专业公司合作,截至目前,邛崃已标准化建设无人值守垃圾智慧分类回收站50余个。通过借环保专家之“智”、环保企业之“技”,调动社会组织、志愿者、专业社工、社区居民等各类主体参与垃圾分类培训、宣传推广等工作,引导居民逐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

据统计,截至目前,邛崃市开展了与垃圾分类回收、垃圾智慧分类等相关培训约200场次、公益活动110次,居民申请领取环保袋约1600根,减少垃圾120余吨。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朱佳慧 邛崃社治委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