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曾两次指导成都东部新区,传授的技术沿用至今

2021-05-25 09:32:44来源:新华社编辑:覃贻花

逯望一 封面新闻记者 柴枫桔

5月24日,袁隆平院士追悼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功盖千古,国士无双,我们在这天和他做最后的告别。

耕耘一生,他的双腿不知丈量过中国多少黄土稻田,如今的成都东部新区养马街道尹家祠村,他就曾两次到访。

袁隆平先生因“粮食安全特别计划”同全国很多农业专家一起来到尹家祠村,为示范村指导水稻种植。

当年播下的“种子”,至今仍然发挥着余热。

在成都东部新区养马街道尹家祠村的村道边,一块已风化的石碑静静地矗立着,路边的稻田里,秧苗正是茁壮时。

吹掉碑面的尘土,上面雕刻的文字依稀可见。

原来,在199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迪乌夫提出”粮食安全特别计划”,该计划旨在使用联合国无偿援助资金和执行“粮食安全特别计划”国的配套资金,进行低产田土的改造,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水平,增强服务功能,加大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平,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为执行“粮食安全特别计划”国乃至全世界低收入与缺粮国家,提供实现粮食安全生产的示范样板和成功经验。

首期“粮食安全特别计划” 在全世界选定了12个国家、13个示范点实施。经联合国粮农组织考察,原简阳市养马镇的白马庙村(2020年已合并到成都东部新区养马街道尹家祠村)被选为示范村。

时任白马庙村村支书的尹元询回忆,大约是1997年,袁隆平先生因“粮食安全特别计划”同全国很多农业专家一起来到这里,为示范村指导水稻种植。

据介绍,“粮食安全特别计划” 落地白马庙村后,对村上的山、水、田、林、路进行了综合改造,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推广农业种植技术。

让尹元询印象最深的是,过去农民插秧苗都采取等距的方式,并且秧苗密度高,规格不统一。袁隆平一行到村上后,指导大家采用了“一六法则”,即插秧时,秧苗的行距保持一尺,株距保持六寸。

“插秧只是其中一项技术指导,还包括育苗、灌溉等等,通过专家们的指导,白马庙村1000多亩田全部用上了新技术,粮食产量也逐年增加,一亩田要多产两三百斤。”尹元询说。

5月24日,在尹家祠村一片农田内,秧苗整齐地立在水田中,76岁的尹元询行走在田间小路上,踏寻着20多年前的足迹。他指着面前的稻田说:“你看,现在我们的村民仍然按照袁老先生当年指导的法则插秧。”

“粮食安全特别计划” 在白马庙村示范的成效得到了认可。1996年,尹元询还受邀出席了在泰国举行的“FAO亚太地区世界粮食日纪念表彰会”,并被授予了“1996年亚太地区优秀杰出农民”称号。

2000年9月,迪乌夫率78人组成的世界粮食组织成员国代表团到白马庙村参观和考察,袁隆平跟随团队第二次来到了白马庙村。

尹元询说:“当年来的人很多,很遗憾没有同袁隆平先生交流心得,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每天都关注着新闻,希望老人家一路走好。”

时过境迁,尹家祠村村民传承着科学的粮食种植技术,合理利用田地,在不断探索学习中谋得新机。袁老关注的白马庙村,现在不仅脱了贫、吃饱了饭,还在新时代走上了致富之路。

据现任尹家祠村党委书记李素琼介绍,随着乡村振兴工作深入推进,尹家祠村走上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全村大量种植水蜜桃、油桃、柑橘等经济作物,并引入4家大型专业公司,完善产销链条,形成产业支柱。如今,尹家祠村已经是成都东部新区的水蜜桃主产地之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