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成都公共场所:戴口罩成常态 仍有少数“不听话”

2022-01-16 10:32:06来源:成都日报编辑:覃贻花

近期,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四川省、成都市虽没有本土疫情发生,但依然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此外,春节临近,人员流动更加频繁,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昨日,记者走访了成都博物馆、省图书馆、宽窄巷子等公共场所,目之所及,大部分市民都自觉做好了戴口罩、手消毒、亮码扫码、测温等日常防护工作。然而,也存在放松警惕,不规范戴口罩,甚至干脆不戴的情况,委实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宽窄巷子 周末阳光明媚,宽窄巷子游人如织。人流中,身着红色马甲、手举“佩戴好口罩 请保持1米距离”提示牌的文明旅游志愿者格外醒目。“进入景区时,所有人均按照要求佩戴口罩,但进来后,就有少数人把口罩取了下来,我们都会及时提醒。”

一名志愿者向记者分析说,游客不戴口罩,不外乎两个原因:其一,觉得成都最近都没有疫情,没必要时刻都戴着;其二,要拍照,要喝水、吃东西,口罩取下来就忘了再戴上。实际上,疫情防控仍在进行中,游客需要多些自觉,不管在什么时候,文明和健康都需要放在首位。

成都博物馆 “戴好口罩,一方面,把人家的飞沫挡住了,另一方面,把自己的飞沫拦截了,双方都安心嘛。”成都博物馆门口,市民李女士拿出手机扫描场所码,随后将显示出的绿码展示给工作人员,一旁的女儿甜甜乖巧地佩戴着口罩,耐心等候。

李女士告诉记者,只要是进入室内密闭环境,她都会给女儿戴上口罩。她特意购买了很多有卡通图案的儿童版口罩。“孩子很喜欢这些图案,已经形成了戴口罩的习惯。”

走进馆内,绝大多数市民都能做到口罩的规范佩戴。一旦有人佩戴不规范,就有工作人员立即上前提醒。

餐馆、商店 记者行至位于君平街的某餐馆外时,看到一名店员戴着口罩,却只是卡在下巴上,口鼻全都暴露在外,正与食客交谈着。“确实大意了。”问及为何不规范佩戴口罩,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应该做好防护,对自己负责,对客人负责。”

在人民西路某零食商店,店员戴口罩的方式同样不规范。正在购买食物的顾客虽戴好了口罩,一旁的小孩却没有任何防护,给疫情防控带来隐患。

个人防护玩“形式主义”,让口罩成了摆设,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规范佩戴口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在此,我们再次提醒广大市民: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场所管理规定,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尽量少触碰扶手等公共物品,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

本报记者 王静宇 摄影 李冬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