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9天;全市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97.4%;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绿色低碳企业实现主营收入2000亿元
2022年
●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成都将严控“两高项目”,实施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制度;大力推进“公转铁”,试点建设低碳交通示范区和绿色物流示范区等
●水污染治理方面,成都将持续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等6大行动,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开展全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等
●土壤污染治理方面,成都将落实考核评估等6大行动20项工作举措,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等
四川在线记者 吴亚飞
日前,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举行新闻通气会,盘点2021年成都生态环境成绩,发布2022年工作目标重点。记者获悉,去年,成都绿色低碳企业实现主营收入2000亿元。
记者获悉,2021年,成都实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良好开局。具体看,去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9天;全市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97.4%、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41个国、省控断面全部达到年度水质目标要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药、化肥使用量总体保持零增长;新增污泥处置规模450吨/日,医废处置能力(含协同处置)提升至220吨/日;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62.6%;绿色低碳企业实现主营收入2000亿元。
“2022年成都将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蓉城,不断提高市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杨斌平表示。
大气污染治理方面——
深化结构调整,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严控“两高项目”,实施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制度,持续强化工业“散乱污”整治。大力推进“公转铁”,试点建设低碳交通示范区和绿色物流示范区。
强化综合治理,依法精准科学治气。针对移动源、工业源和城市面源实行强化管控,重点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移动源污染治理攻坚战等战役。
加强跨区协作。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联合监管机制,强化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和联防联控,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水污染治理方面——
围绕国省控断面达到年度考核目标,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5%以上,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持续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等6大行动,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开展全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实施阳化河等未达标流域达标攻坚,持续巩固锦江流域治理成效;加快完善城乡污水管网体系,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和运行管理水平;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动态”清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治理方面——
以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为目标,加强源头防控,巩固完善分类管理,推进风险管控和修复,强化部门联动和监督执法、落实考核评估等6大行动20项工作举措,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启动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试点区建设;发布《成都市“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