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社工站(室)管理服务应用场景现场会召开。参会人员先后现场参观了武侯区社工总站、玉林东路社区社工室,由武侯区社工总站负责人介绍三级站(室)联动管理服务模式。随后,参访玉林东路社区社工室服务做法,并观摩了社工站(室)“一老一小”个案服务场景演示、社会救助个案服务场景演示。
记者获悉,2021年起,成都市按照“1年建成、2年规范”的目标,全域推进社工站(室)建设。当前,成都各区(市)县社工总站、镇(街道)社工站、村(社区)社工室全面建成,社工站(室)在服务基本民生、助力基层治理、协助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成都共有2.8万名持证社工,社工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场景再现
“一老一小”是社工站(室)服务关注重点
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是社工站(室)服务关注的重点。当天会上分享了几个案例,介绍了社工站(室)功能作用。
武侯区刘婆婆今年75岁,是一名高校退休教师。她的老伴3个月前去世,女儿在国外,目前独居,患有高血压。老伴去世,刘婆婆的情绪低落且不稳定,精神状况较差,邻里关系疏远,近期出现过晕倒在家的情况。基于此,社工站(室)在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遵循案主自决原则,将刘婆婆纳入个案服务对象,一方面为刘婆婆安装生命探测仪,保障其居家安全,并邀请其参与社区活动,提升自我价值感,重塑信心,鼓励其与同辈群体交流互动,恢复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帮助刘婆婆成为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实现“助人自助”。
另外一个案例中,武侯区小涛是名学生,父母经营肉铺为生,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父亲常打骂小涛。对此社工站(室)对相关需求进行了评估,并链接川大资深家庭教育指导师,通过专业方法引导小涛父母改变交流方式,进行正向教育。最终,小涛的情绪问题得到了缓解,也为他的成长创造了更和睦的家庭氛围。
玉林东路社区社工室
走访现场
武侯区打造“三级体系”联建阵地
武侯区社工总站坐落在生活气息浓厚的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就在老百姓身边,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奠定了地理优势。空间整体由武侯区民政局于2022年5月统筹打造完成,使用面积共1120平方米。
武侯区社工总站
该空间是区社工总站、玉林街道社工站、倪家桥社区社工室三级体系联建的一个阵地,共享各功能活动室、服务空间、各类资源,实现信息联通、服务联动、资源联享,使“三级联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立体化呈现。这里是武侯社工体系的指挥中枢,可通过“武侯区社会工作服务智能化应用系统”开展智慧化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这里,成立了成都市首个社会工作服务站人才实务实训基地,建立了由30余位高校学者、行业专家组成的讲师库,开发了三大课程体系,为“三级联动”社工体系培育督导、实务、管理人才。
武侯区社工总站社工带记者参观了社工站内的心灵直播间、适老化体验现场以及爱心家庭捐助墙等项目,并介绍了智慧服务平台的实际运用。
武侯区是成都社工站(室)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样本。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工站(室)是民政为民服务的重要载体,下一步,将加快建成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四级网络”,切实加强基层民政服务力量、提升民生服务水平,让民政服务有改善、让服务对象有感受,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封面新闻记者 赵紫萱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