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测试、数据记录、调试设备、质量检测……成都九洲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九洲迪飞”)生产区,测试的仪器不断发出“滴滴”声。
“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上游供应商的产品交付延期了。”九洲迪飞总经理王红林说,得知消息后,九洲迪飞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拓展供应商渠道的同时,梳理一系列保生产、拼经济措施:发布新版企业文化手册鼓舞士气、梳理生产流程探索“柔性生产”方式、坚持技术创新为本走智能化制造之路……
作为成都高新区微波射频器件高科技通信企业,九洲迪飞如何在关键时期奋力冲刺完成“保质量、保交付、拼经济”的年终目标?
以“柔”化“刚”
“柔性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九洲迪飞于2004年在成都高新区成立,是上市公司四川九洲旗下的一家高科技公司,主营微波射频相关产品。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
“我们的产品具有品类多、批量少、附加值高的特点。不同于其他流水线生产方式,每类产品每批次大概只生产三至五台。”王红林说,利用好这一生产特点,是九洲迪飞突破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
“我们创新开发了一套‘柔性生产制度’,来化解‘刚性’生产目标。”王红林解释说,公司组织生产相关负责人对各条生产线进行研究归纳,找出共性、特性以及兼顾性,合理布局生产线上的人员、设备、场地等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生产线快速转化方案,以保障项目结束后能迅速投入到下一项目生产。
“同时,我们还有针对性地购置了一批行业一流水平的设备设施,双管齐下保生产拼经济。”王红林说,目前该项制度已运营一段时间,生产效率有显著提升,一线生产人员反馈也很好。
“硬件够硬,员工素质软实力也不能落下。”王红林说,除了在设备设施、生产流程上进行迭代升级,九洲迪飞还发布了新版企业文化手册,组织开展员工理论与实操技能培训竞赛,让员工处于“干中学,学中干”的状态,“公司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让资深工匠带徒弟,一次带动一两个拔尖人才,慢慢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人才。”
以“智”促“产”
“智能化”赋能生产制造
“技术一直是九洲迪飞的‘护城河’。”王红林说,公司在微波射频领域不断向着专业化、集成化、模块化、低功耗、高性能的方向发展,“我们把微波射频的应用层面做得更为集成化,也就是越做越小,越做越轻,功能越做越全。”
要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九洲迪飞格外注重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引进,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校招,“除了省内高校,今年我们还去省外许多优质高校进行招聘。”
“有技术、有人才,在稳固提升科技实力的路上,公司同步推进‘智能化’生产制造。”王红林说,目前九洲迪飞在大功率射频技术、相控阵技术、高速大容量光纤传输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宽带技术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相关技术多应用于雷达、电子对抗等方面。“高精尖设备的生产制造,更需要一套先进的智能管理系统作支持,公司自主研发了一套Mes智能系统,从前端订单确认,到后端物料配套及科研成产各个环节,Mes智能系统都可以进行全流程管控,由传统的人工测试转变为如今的软件智能测试,在智能化、信息化支撑下,我们的数据失真更少,质量追溯也更便捷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得到了保证。” 王红林说。
今年以来,九洲迪飞经历了许多挑战。“部分上游供应商产品交付延期,导致生产进度搁浅。公司采取了上述提质增效的办法,才顺利保障公司各项业务的推进,并且在逆势情形下公司订单不降反增。”王红林说。
以“拼”促“活”
推动更多开放合作项目顺利落地
时下的成都高新区,从生产车间到研发实验室,处处涌动着拼经济、搞建设的活力与热潮。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正式揭牌,将为所在领域科技发展带来支柱力量;明年4月,定位为“力争成为西部AI发展策源地”的AI创新中心二期将全面竣工;投资90亿元的天府软件园二期项目,建成后将重点招引5G、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无人机、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经济产业领域重点企业,以及承接天府软件园一期高成长科技型企业溢出转移……
成都高新区还有一批项目马力全开,发挥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成上下游企业生态链进一步完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注入澎湃动能:由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成立的“5G行业终端与应用创新中心”,于2021年10月正式运营,目前累计服务企业合作伙伴超40家;在成都高新西区,成都智算中心成果已开始显现,投运6个多月来算力占有率持续达到86%以上。
成都高新区把“拼经济”摆在最突出位置,主动求变、积极应对,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制定系列配套政策,对企业给予多维度支持,奋力推进更多开放合作项目顺利落地,助力区域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