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伊始,元宵节前,成都三色路夜市正式回归,受到媒体频繁关注。
这条被誉为成都“最具烟火气”夜市回归的背后,蕴含着经济复苏大环境下,具有成都特质的新业态焕发出新生机的底层逻辑。
成都的“夜市基因”,古已有之。锦江夜市连三鼓,石室书斋彻五更,“十二月市”穿越古今,讲述历史上的成都夜市故事;而现代社会里,灯火璀璨的商圈和集市里,有的是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勃勃雄心。
当越来越亮的灯点亮城市的夜,成都夜经济也迎来提档升级,不断向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升级。
藏在夜间的经济密码
走进重新开市的三色路,长约1公里的路段上已经聚齐各色各样的摊位。夜市中,既有各类小吃、烧烤等传统夜市中的“主角”,也有甜品、咖啡、酒吧等业态——这也是这里被认为“小资”“精致”的原因。
有场景就有消费。记者探访之际,张立与妻子、孩子一家三口正在夜市上吃油炸串串。张立说,他们以前家住在三色路附近,去年就多次到夜市闲逛、消费。如今,一家人虽已搬至天府新区,但在网上看到三色路夜市重新开市的消息后,特地找机会过来体验。
在成都,夜市不止三色路。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围绕大学城而生的犀浦夜市,烧烤架上升腾起的烟火气抚慰忙碌一天的身体;万象城里,逛街的年轻人来到正在展出的新春集市前,他们的目光被有趣的文创小物件吸引。
夜间经济,也叫夜经济,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它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活力表征,在消费模式增加、消费时间拉长等驱动下,给城市带来新的消费空间。
夜间经济,不只是逛夜市。夜色之下、灯火璀璨,人们熙来攘往,火热的夜间经济,正释放着促进消费的能量,在成都生长。眼下,正值经济复苏关键期,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在春节期间回暖迹象明显,表现亮眼。
梳理经济数据,夜间经济就是成都的“秘密武器”。夜市、夜宿、夜食、夜展、夜秀、夜玩等夜间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在成都不断创新,点燃城市烟火气。美团大数据显示,成都位居春节“夜间游玩”搜索热度全国城市第二位。
夜间经济里的“后浪力量”
三色路夜市临近锦江绿道,夜市一街之隔,Woodpark轻极限运动公园是众多平衡车、自行车、滑板爱好者的聚集地,也是市民健身、散步和骑行的主要区域。
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是三色路夜市的背后成因。“最早大家都是自发的,我们就是自己选位子。那些滑滑板的朋友,滑完了就来吃点、喝点。”商户李曦说。
年轻群体永远是消费新业态的主力军,年轻人聚集的氛围,无形中也塑造了三色路夜市消费新业态的特性。已经搬到天府新区的张立愿意携妻带子驱车十几公里再次打卡夜市,吸引他们的也是这股年轻的劲儿,“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摩年轻群体中正在流行的元素。”张立说。
《2022-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发展与消费者调研报告》显示,00后(新生代)消费群体逐步成为中国夜间消费的主体。如何拉动年轻人的消费,以三色路夜市为代表的潮流夜市、后备厢集市、社区民生夜市等新型夜市,或许可以给出一份“小而美”的答案。
而《2022成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也显示,成都夜间经济总体表现出消费活力足、耍法多元化、消费群体年轻化等特征。
无论是夜游锦江、金沙灯会、光影节,还是夜游西岭、篝火狂欢节、火花节,年轻人总是其中活跃的力量。
成都是夜间经济的天堂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南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光是在成都市营商环境案例评选的过程中关注到三色路夜市焕新回归的。
“成都的夜间经济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有时候甚至能到前三。”陈光补充了一组数据:在成都,发生在夜间的消费行为,大约占到一整天消费总额的45%。这就意味着,在成都,有近一半的消费量是在夜间完成的。在他看来,成都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如果没有夜间经济是不能够完成的。
成都的“夜市基因”,古已有之。“锦江夜市连三鼓,石室书斋彻五更”,南宋《方舆胜览》中《成都志》就曾记载这样的景象。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此前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时就直言“成都是夜市的天堂”。
袁庭栋认为,成都的夜经济在全国从来名列前茅,特别是有“鬼饮食”“冷啖杯”这样在全国范围内都独一无二的标签。无论是《蜀都赋》里的“万商成渊”,还是穿越古今的“成都十二月市”,都形象地反映了成都商业之繁荣、夜市之兴盛。
为何说成都是夜市的天堂?袁庭栋进一步给出两个原因。一是成都全年气候适宜夜间户外活动。袁庭栋认为,成都春天没有沙尘,夏天不会太热,冬天没有大雪,这样的天气很舒服,“不撵都要出去”。二是成都人消费意识超前。
夜间经济在成都的发展占据了天时、地利和人和,陈光思考的是,成都如何进一步推动夜间经济发展?他提到,需要推动夜间消费场景升级。“不仅仅是餐饮。”陈光表示,夜间经济已经成为都市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业态可以逐渐向高级化转换,从而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夜经济可以是夜间学习、夜间培训、夜间健身、文化创意等多种形态,甚至还可以尝试融入科幻色彩。”陈光说。
成都的夜间消费业态多元
如今,全息投影、AR/VR、5G、直播等技术的发展,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线上线下的沉浸式互动体验提供了可能。可以想见的是,伴随越来越多科技力量和元素的融入,成都的夜间经济领域还将催生更多可能。
1984年,诞生于广州的灯光夜市开启了我国现代社会的夜经济发展历程。历时39年,历经夜市、商圈、集聚区的升级过程,夜经济的载体不断向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升级,也折射出人们对于夜生活品质的追求和美好期待。
有着提高设施使用率、增加社会就业、提高消费水平、带动区域发展等特点的夜间经济,无疑是城市消费的“新蓝海”。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夜间消费规模占比达49%,较去年同期上涨13个百分点。
在各个地区对外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夜间经济也成为各地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成都亦是如此。2022年成都的经济总量已经突破2万亿元,要推动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成都首次提出将围绕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做强核心功能。
这一次,夜间经济同样被摆在重要位置。成都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加快多元消费场景营造,促进消费供给创新,将继续加码夜间经济,培育夜间消费新热点,进一步助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事实上,新一线城市中,成都是最早开始发力夜间经济、推动消费场景持续更新迭代的城市之一。以“夜游锦江”为代表的成都夜游热度在全国居高不下。
走出成都看全国,西安通过还原长安街景再现“大唐不夜城”,借力光影科技打造出一场时光穿梭之旅;霓虹闪烁的重庆洪崖洞,依托城市山水格局形成别样景致,是解放碑商圈流量登顶的不二法则。
面对夜间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同样期待成都给出的惊喜和答案。而这,也正如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所说:“仅仅鼓励消费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