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美医者”,让我们感受 他们心中 患者分量有多重

2016-10-13 06:50:57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记者:石小宏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李爽乐正在为病人检查眼睛。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孙同郊教授(左)为病员诊治。

编者按

仁心仁术,医者大美。

近日,随着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卫生计生委举办的首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评选活动落幕,来自我省各地卫生计生一线的“大美医者”走到了台前。

他们的评选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他们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他们身上折射着我省广大卫生计生一线工作人员的哪些闪光品质,今天本报为您揭秘。

∥观察

9月28日一早,阿坝州阿坝县藏医院院长徐康忠匆匆忙忙地从成都赶回阿坝县。头天晚上,他刚参加完“健康四川——大美医者”颁奖活动。“很长时间没来成都了,真想在成都玩一下,可一想到医院里还有患者在等,我心里就着急。”作为我省首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的获奖者之一,徐康忠与其他获奖者一样,“患者”两个字在他们的心里分量很重、很重。

□本报记者 石小宏

A

妙手

高难度的手术他们一一攻克

72岁的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主任严律南已记不清自己做过多少次手术了,不过,2006年的那次手术却让他记忆犹新。

那年,来自福建的蓝思权因肝硬化到华西医院治疗,术前检查发现,他的肝已严重萎缩并纤维化,治疗的唯一途径就是肝移植。蓝思权的妻子自愿捐出自己的肝来救老公,但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患者妻子身小体轻,她捐出的肝不能满足患者的身体需求,只能与另一供体的肝合成后再移植到患者体内。

把两个供体的肝合成一个,再移植到患者身上,这样的手术本已经很难,在手术中,严律南和他的团队又发现,患者的血管已经病变,比正常人的血管细很多,合成肝移植上去后,会导致肝脏不能正常工作。怎么办?严律南与团队先从患者大腿上截下10厘米长的静脉血管,与供体肝的血管相接,再将合成肝成功移植到患者身上。“整个手术历时23个小时,从手术台上走下来时,我的双腿都无法站立了。”严律南说。

从1998年开始,严律南便开始了肝移植手术,他曾创下肝移植8项技术全国领先的成绩。在他的带领下,华西医院的肝移植技术至今站在全国前列。

在医疗界的认识中,儿科医生收入不高、风险还大,不少学儿科的医生都有些后悔,有的还转到了别的科室。可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刘文英却说“不”。

从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刘文英就没离开过儿科领域。他总是讲:“最开心的就是看着一个个孩子健康地离开医院。”

2015年新年里,36岁的德吉在拉萨生下了女儿小丹增。不幸的是,丹增出生后被查出患有先天性食道闭锁症,无法进食。如果不能尽快手术,小丹增将有生命危险。由于缺乏手术条件,当地医生找到了远在成都的刘文英。得知航空公司有“未满14天的新生儿不能乘机”的规定,刘文英立即组织医务人员做好了赶赴拉萨手术的准备。

后来,作为特例,航空公司为小丹增专门开辟了生命通道,小丹增及时乘机抵达成都。在小丹增降临这个世界的第5天,刘文英成功为小丹增进行了手术。小丹增与死神擦肩而过。“我爱孩子,儿童医学就是我的第二生命。”刘文英说。他在儿科领域不断拓展和创新,在西部率先开展了微创漏斗胸及鸡胸矫正手术,并独创非胸腔镜辅微创漏斗胸矫正手术,首次成功建立管瘤动物模型等。

B

仁心

如果我不做,病人怎么办?

架在木里河上的古老溜索,是凉山州木里县博科乡的日古村上布拉组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每次去上布拉组为村民治病或巡诊,博科乡卫生院医生陈正清都要先搭20公里的便车,然后套上溜索,穿过滔滔江水,再步行半小时。“滑溜索是有点危险,但我不去,村民咋办?”陈正清说。

迄今为止,陈正清已经在博科乡卫生院干了30年。每天,他既要为村民看病治疗,还要背着药箱入户巡诊,为村民进行健康检查。每年,陈正清要到上布拉组至少8次。那里的村民都亲切地叫他“索道医生”。

对待患者如亲人,大山深处的村医是这样,城市里的名专家也是这样。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教授孙同郊是我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之一,88岁的她在中医肝病治疗上享有盛名。

1998年退休后,孙同郊仍坚持每周一和周四上门诊为患者看病,哪怕病人再多,她都坚持看完最后一个才走。一次,年事已高的她在门诊时摔断了肋骨,但她还是坚持着给病人看病。“如果我不看,病人大老远来,咋办?”孙同郊说。

2010年,经物价部门批准,专家的门诊费提高,专家个人的挂号费收入也有相应提高,但孙同郊不同意提价,她认为这会增加患者负担。面对贫困的病人,她经常借钱给病人买药,有时,根本就不收贫困患者的钱。

医生通常都要与死神打交道,但要说打交道最多的,可能要数华西四医院姑息医学科主任李金祥。

作为我国姑息医学的佼佼者,李金祥的病人都是肿瘤晚期或生命有限患者,但李金祥说:“尽管他们的生命是用天来计算的,但他们仍然是病人,放弃就意味着对生命的不尊重。”

李金祥的科室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患者入院后的24小时里,要让他们的痛苦得到缓解。在他看来,通过药物控制减少患者的痛苦,既维护着生命的尊严,也是对患者家人的慰藉。不少患者离开人世后,患者家人都会对他真情地说声“谢谢”。

C

选择

在医治患者和陪同家人中间,他们常常放弃的是家人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总会有些遗憾,也会有些愧疚。对于这些医者来说,他们的遗憾和愧疚更多的是面对家人,因为在患者和家人中间,他们常常选择的是——患者。

成都三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每周的工作时间近100个小时。30年来,他把自己的时间大多都投入到脊椎矫形研究中,为了节约上下班时间和处理突发病患,他甚至把家特意搬到了医院附近。他喜欢踢球,他的儿子也喜欢踢球,但他却从没有陪儿子踢过一次球。他说:“不是不想陪儿子,是时间太少了,患者太多了,儿子有妈妈陪着,那些脊椎有问题的孩子却更需要我。”

因为技术高超,徐康忠人称“徐一刀”。在高原一呆20多年,“徐一刀”在当地治好了众多的患者,给患者家庭带去了希望和笑声,但他对自己的家庭却时常感到遗憾和不安。

屈指算来,常年在阿坝工作的徐康忠已经整整18年没有回老家陪父母过年了。母亲做手术的时候,徐康忠也正在为别人做手术。徐康忠唯一的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他送到映秀亲戚家生活,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电话不通,联络不上,那种揪心的不安使他三天三夜睡不着觉。“在高原呆的时间长了,有感情了,这里的患者需要我。”徐康忠说,自己最想做的事,就是明年春节一定要带着孩子回老家,和父母一起过一个年。

和徐康忠一样,在我省海拔最高的县——石渠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谢飞也已经呆了18年。谢飞的老家在重庆大足县,他年迈体弱的父母和上小学的儿子都在大足,可为了防治包虫病等地方病,谢飞与同事们长年在高原上开展疾病调查、科普宣传、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回老家看望父母和孩子。“没办法,这里离不开人啊。”谢飞说。

今年6月,谢飞的父母和儿子在外出时发生车祸,他才请了1个月假回老家照顾家人。16年来,这是谢飞陪家人时间最久的一次。

首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名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严律南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孙同郊

四川省人民医院

刘文英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李金祥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梁益建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李爽乐

阿坝州阿坝县藏医院

徐康忠

凉山州昭觉县疾控中心

吉木子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叶磊

四川省人民医院

曾霞

绵阳市中心医院

王晓燕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陈燕华

提名奖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尹如铁

内江市东兴区三烈乡卫生院

杨华谦

四川省肿瘤医院

张国楠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刘霆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欧明才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张晓云

甘孜州石渠县疾控中心

谢飞

绵阳市游仙区皮肤病医院

陆朝卫

凉山州木里县博科乡卫生院

陈正清

甘孜州藏医院

江吉村

德阳市人民医院

黄卫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邹显巍

四川省肿瘤医院

唐小丽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

张剑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袁丽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万里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杨淑艳

资阳市安岳县人民医院

冉小玲

延伸阅读

首届“大美医者”是怎么选出来的

2016年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当天,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卫生计生委共同主办的“健康四川——大美医者”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此次“健康四川——大美医者”评选,旨在挖掘和展示群众认可、行业认同、事迹感人的我省卫生计生战线的先进典型,弘扬卫生计生工作者爱岗敬业、全力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构建文明、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

短短半个月时间,通过媒体寻找、社会推荐、单位推荐及个人自荐等方式,组委会就收到来自40家单位的137位符合条件的参评者材料。“他们都是各单位优中选优推出来的,其中有护士41人、医生和其他卫生计生工作者96人。”省卫生计生委宣传处副处长周俊梅说,为保证评选的公开、公平、公正,评委由卫生计生专家、社会工作者、媒体人员以及省卫生计生委相关人员组成。

为了提升首届“大美医者”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活动采取“开门”评选方式,对入围的30名候选人除专家评审投票外,还开通了网络和微信投票通道,并按公众投票占50%、评审委员会投票占50%比例评定结果。最终,严律南等12人获得了首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称号,尹如铁等18人获提名奖。

“获奖者既有代表性,又有广泛性,他们的从业领域涵盖了中医、藏医、西医、公共卫生,涉及急诊科、肿瘤科、普外科、骨伤科、妇产科、感染消化科、儿科、大内科、眼科等20个专业。”周俊梅告诉记者。

“我是一个普通市民,在‘大美医者’评选中看到医务人员充满敬业和奉献精神的事例后,我很感动。”家住成都市东安南街的马军说。

本版图片 省卫生计生委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