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石墨烯之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安德烈·海姆

2016-10-18 06:58:06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记者:陈岩

C

政府之手起什么作用

◎石墨烯的科研和产业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国发生着,政府的推动起到很大作用

◎学术研究和产业化之间有很大空缺时,需要建桥。政府不是去建桥,而是在中间建立柱,让造桥更容易

记者:近两年您频繁来中国,有什么原因?

海姆:5年前,我每年要去美国2-3次,因为当时全世界的石墨烯活动几乎都在美国进行。现在,我已记不起来上次去美国是什么时候了。每年来中国3次,在北京、沈阳、南京和几个团队进行科研合作。希望未来可以和四川的电子科大进行合作。

更重要的是工业上的合作。我更倾向于帮助那些应用石墨烯的企业。我无法预测石墨烯能在哪些领域应用,因为有太多的领域还未经尝试和验证,但我可以告诉他们,应用方向是否可行;如果他们有太过疯狂的应用想法,我会告诉他们,投钱进去是没有前途的。这个判断是我可以做的。

我想说的是,石墨烯的科研、产业化等重要活动,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国发生着。

记者:政府推动起到了很大作用。

海姆:是的。据我了解,中国中央政府支持石墨烯产业已有3年左右了。山东、江苏、湖北,都投入了很多钱在这个产业上,但是像其他任何投资一样,你永远也不知道,这些投资是否真的物有所值。

记者:有些过多了?

海姆:不,我不会说“过多”。我经常被地方官员问,石墨烯制备是否已经过剩?我认为没有。5年前,没有人想过把石墨烯产业化,那时石墨烯处于纯实验室研究阶段。3年前,人们开始批量生产石墨烯,即使他们并不知道可以怎么应用。很快,以吨计的生产石墨烯的企业开始出现。电子科大的李雪松教授,研究出以平方米计的生产石墨烯薄膜的技术,他绝对是这个领域的先锋。

我将这个过程称为“造桥”。在学术研究和产业化之间有很大的空缺,空隙过大时,桥就要足够长,政府不是去建桥,而是在中间建立柱,帮助造桥的工作更加容易。政府投入资金建个立柱,支撑起一座链接学术研究和石墨烯产业化的桥,这座桥就是石墨烯粉体和薄膜的量产。桥的一端是学术研究,彼岸是真正的产业化。现在可以说桥差不多造好了,但还不能说桥造多了。

应用技术的研究,需要的不是几克,而是成吨的石墨烯。大规模制备,为更多企业利用石墨烯带来可能性。所以,代表全人类的利益,我要谢谢中国政府做了这些。

记者:那如何避免过多?

海姆: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大举进军石墨烯,表明全社会对这种革命性新材料的信心。其实很多新兴领域都是这样。但要尽可能防止过度炒作。我认为关键就是厘清并制定“石墨烯”的定义,制定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体系。如果不达标的“石墨烯”出现,市场会逐渐丧失对石墨烯作为“超级材料”的信心。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