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四川的四个新角色:河长、环保法官、环保警察、生态护林员

2017-05-22 06:35:31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新角色[四]

  汶川县耿达镇的护林员:

  过去“吃山”现在爱山

  □本报记者 陈碧红

  已是初夏,53岁的张兴国还穿着厚实的棉衣,家里一早一晚要生火取暖。

  汶川县耿达镇林业保护站站长张兴国所在的乡镇处于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核心腹地,平均海拔1540米,年平均气温只有10多摄氏度。这几天,城市里的气温已经飙到30摄氏度,耿达镇早晚只有3摄氏度左右。

  “常年温度低、湿度大,这里生态保持很好,植被繁茂。”张兴国话语间有些自豪。保护好这300万亩森林海洋,就是他的使命。

  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成立以前,卧龙和耿达是两个独立的公社。这片地处川西平原与青藏高原交界的过渡地带,不仅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更有大熊猫、金丝猴等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不过,这里的老百姓过去“靠山吃山”,多以伐木捕猎维持生计。再加上外来的盗猎者频频光顾,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让这片绿林伤痕累累,恶化势头加剧。

  张兴国还记得,镇上甚至发生过轰动一时的捕猎“误杀”事件:一位以打猎为生的村民冷某,在山林中追捕野猪时,误将野生大熊猫套死,最终被判了重刑。

  “为了从源头上化解生态与生存这对矛盾,让生态保护与脱贫奔康并轨发展,保护区开始尝试实行‘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的管理体制,将区内两个乡的4000多村民,交由保护区统一安排生产生活。”张兴国说,在立足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基础上,保护区率先在全国推行社区共管模式,老百姓自主选择天然林“协议管护”模式或退耕还林“责任管护”两种方式参与进来,并给予一定的补助。

  这种通过政府购买生态服务的方式,将天然林资源承包给农户监督管理,不仅激励了群众投入生态保护与建设中,又让当地农民可以获得一份长期相对稳定的收入。

  2015年,当地将天保工程补助金从600元/人提高到690元/人,又在有巡护能力的贫困户中组建森林巡山护林队,每位成员的任务就是在自家方圆2公里的范围内开展巡护,每年可增收约1万元。张兴国表示,参加到生态护林员队伍中的村民越来越多,光是他管的就有3支巡山队,共计70多人。

  如今,耿达镇又形成了另一条新规:全镇农户房前屋后的绿植,无论私有公有,要进行砍伐必须先报请村委会,并交由林业保护站审批同意后,在林业工作人员现场监督下才能进行。这项制度实施至今,几乎没有一户人申请,也未发生过私砍滥伐的情况。

首页上一页1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