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头版、新华社齐点赞四川

2017-09-13 11:19:1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强

9月12日,第十六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与新华社客户端同时点赞四川,其中,人民日报海外版与光明日报更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四川为吸引人才做出的努力。

本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吸引了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3名海外院士、16名国内院士、4名境外知名大学校长以及600多名海内外专家、教授参会,他们缘何对四川青睐有加?秘诀在哪里?四川在线进行了深度解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万侨创新 汇智西部

9月的天府之国,秋高气爽。9月12日,第十六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以下简称“海科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创新创业人士,国内近20个省区市的1500多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代表参会。

海科会创办于1995年,至今已经走过22年历程。作为国际科技与人才的交流盛会,今年的海科会以“万侨创新·汇智西部”为主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嘉宾,将举办19项活动和44个分场活动,吸引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朱棣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代金融学开创者之一罗伯特·默顿,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阿龙·切哈诺沃等诸多重量级嘉宾,凸显本届海科会的分量与魅力。

6名诺奖获得者亮相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海科会有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3名海外院士、16名国内院士、4名境外知名大学校长以及600多名海内外专家、教授参会。他们将在5天的会期里,围绕创新、绿色、开放等热点话题,共话国际学术合作和科技转型升级,探讨世界前沿科学发展与成果市场转化,同台论剑,深度交流。

作为海科会的品牌项目之一,9月11日,第三届“海科杯”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赛在成都圆满落幕。在经过包括北美、大洋洲和欧洲3个海外赛区的筛选后,460个海外高新科技项目进入总决赛,涵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其中6个获奖项目彰显全球创新视野。

四川省外事侨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海科会着眼于服务国家和四川省重点发展战略,服务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发展的迫切愿望,努力打造4个平台(国家“双创”战略与“万侨创新行动”在中国西部的实践平台、海外人才科技项目与各省区市合作的示范平台、高端国际学术交流与前沿产业发展的促进平台、四川创新创业环境展示的引领平台),在中国西部与海外人才之间搭建了一座交流合作、互利共赢、服务发展的创新之桥。

吸引6000余海外专才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14年海科会,吸引全球20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387位海外高层次人才代表参加,促成签订投资合同项目28个,项目金额总计84.3亿元人民币;2015年海科会,612位海外专家学者和跨国公司技术主管参会,引进高新科技项目34个,签约资金72.75亿元人民币;2016年海科会,33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会,集中签约278名海外人才,高新科技项目89个,签约资金382.8亿元人民币。

据统计,20余年来,海科会累计吸引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6000余名海外专业人士来川考察洽谈,引进海外高端人才1000余人,科技项目1000多个,投资金额1462亿元人民币。

“这正是四川省开放吸引力的所在。”四川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顾问,奥泰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邹学明这样评价。

有着类似观点的还有朱棣文。他表示,从海科会上看到了中国对高科技人才的重视,“寻求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正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

为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来中国、到西部、赴四川创新创业,四川打造的以海科会为对接平台、“海科杯”为项目平台、“侨梦苑”为服务平台、“海创学院”为培训平台、“海创基金”为融资平台的“五位一体”全链条、全要素创新服务招才引智网络体系如今已初步成型。

【光明日报】

西部海科会的三个关键词

9月12日,第十六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以下简称“海科会”)的开幕式及天府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作为一项海内外人才交流的盛会,海科会已经成为一个惠及西部的汇智平台,源源不断地为四川乃至西部引入海外高端人才、科技项目和投资。

关键词1:科技盛会

本届海科会由国务院侨办、四川省委省政府、九三学社中央共同主办,以“万侨创新·汇智西部”为主题,将举办19项活动、44个分场活动。

5天的会期里,共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创新创业人士,国内近20个省区市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派出代表参加大会活动。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罗伯特·默顿,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阿龙·切哈诺沃……据介绍,本次有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3名海外院士、16名国内院士、4名境外知名大学校长以及600多名海外专家、教授参会,他们将围绕创新、绿色、开放等热点话题,共话国际学术合作和科技转型升级,探讨世界前沿科学发展与成果市场转化。

抢抓机遇,积极对接,四川各地也瞄准了海科会。作为本届海科会主题市,遂宁市邀请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海外知名院士参加推介活动;部分海外知名院士、2017年度“天府友谊奖”获得者和海外创新团队将分别到绵阳市、内江市和自贡市考察洽谈,面对面开展项目路演对接。

关键词2:汇智平台

添加花形乳糖的止痛药可能只需要5秒钟起效——27岁的悉尼大学博士谭淞文带着他的花形乳糖走上了本届海科杯的颁奖台。“海科会为我们这些初创企业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我们与风投机构和投资基金牵线搭桥,获得的奖项也是对产品技术的一种认可。”谭淞文说。

作为海科会的品牌项目之一,9月11日,第三届“海科杯”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赛举行。经过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三个海外赛区筛选后,460个海外高新科技项目进入总决赛,涵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据了解,目前已有100多个项目成功搭线。

四川省外事侨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海科会着眼于服务国家和四川重点发展战略,服务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发展的迫切愿望,努力打造四个平台(国家“双创”战略与“万侨创新行动”在中国西部的实践平台、海外人才科技项目与各省区市合作的示范平台、高端国际学术交流与前沿产业发展的促进平台、四川创新创业环境展示的引领平台),在中国西部与海外人才之间搭建了一座交流合作、互利共赢、服务发展的创新之桥。

据统计,20余年来,海科会已经累计吸引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6000余名海外专业人士来川考察洽谈,引进海外高端人才1000余人,科技项目1000多个,投资金额1462亿元。

关键词3:人才之家

在成都菁蓉国际广场7号楼门前,一块高约两米、镌刻着“侨梦苑”三个字的大石头格外醒目。

去年9月,“侨梦苑”正式落户成都高新区及配套功能区。作为国务院侨办会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示范性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成都“侨梦苑”是中国西部唯一一个。入驻“侨梦苑”的侨商和侨资企业,不仅能享受“一条龙”服务,而且还可根据“成都·高新菁蓉人才计划”政策,获得10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的创业启动资金。

去年,四川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达43.1亿元,助推各类人才在川创新创业;打造“四川省人才之家”,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设立“四川杰出人才奖”,加大创新型人才鼓励力度。

来自四川省人才办的最新消息,全国首只市场化运作、致力于助推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股权投资基金——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储备优质项目逾100个,实现项目投资4个,引入社会资本对高层次人才超过3亿元的投资。

如今,四川以“海科会”为对接平台、“海科杯”为项目平台、“侨梦苑”为服务平台、“海创学院”为培训平台、“海创基金”为融资平台的“五位一体”全链条、全要素创新服务招才引智网络体系已初步建成。

因为海科会,首次与四川结缘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朱棣文表示,他从海科会看到了中国对高科技人才的重视。“希望寻求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正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朱棣文说。

【新华社】

“孔雀西南飞”--四川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助推创新创业

在12日开幕的 “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简称“海科会”)上,澳大利亚籍教授申恒涛等5人获得了“天府友谊奖”。这一奖项旨在奖励在川做出过贡献的海外人才。

“十二五”期间,每年来川工作、交流访问的各类外国专家达1万人次以上,四川已经成为全球智慧交流碰撞的“强磁场”:

——在成都市天府软件园6栋17楼上,安放着闪动绿绿荧光的传感接受器。这是归国博士后王暾建立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其地震监测网覆盖了22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网内发生地震,可6秒响应自动预警……

——在成都大学,泰国籍特聘专家关国兴,在川工作近10年,致力于川泰教育合作与交流,与四川情深谊长……

“强磁场”磁力因何形成?

用王暾的话来讲,“没有国家的人才政策,项目不可能成功” 。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奥地利科学院博士后王暾带着全部积蓄50万元人民币回国开展地震预警网络建设。白手起家,钱像流水一样花出去,2011年初,团队连续5个月没钱发工资,遭遇空前的危机。

关键时刻,中国政府的人才政策帮助王暾渡过了难关。成都市不但为其减免房租,还支持他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最终他入选了国家“千人计划”,取得多项地震预警成果。

2016年,四川各级财政投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达到43.1亿元。2016年12月,四川省还成立市场化运作、助推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股权投资基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储备优质项目逾100个,引入人才投资超过3亿元。

有资本还要有平台。2016年9月,示范性侨商产业聚集区“侨梦苑”落户成都,入驻侨商不仅能享受“一条龙”服务,还可根据“成都•高新菁蓉人才计划”,获得10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的创业启动资金。

要融入更需良好发展环境。今年8月底,296名在蓉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拿到了首批“蓉城人才绿卡”,可获得包括医疗、教育、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20余项服务。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拿着“绿卡”说:“见微知著,我真切感受到了四川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环境。”

继成都市在美国、德国、加拿大设立3个海外人才工作站之后,在12日举行的“海科会”上,休斯敦技术中心“中国中心”在成都揭牌,该中心擅长利用网络打造“头脑飞地”。

由国务院侨办、四川省委省政府、九三学社中央主办的“海科会”,自199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5届,累计引进海外高端人才超1000人、科技项目超1000个、投资金额1462亿元。

综合 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新华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