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怎样放大扶贫能量

2017-11-30 06:41:13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市县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把各方社会资源引进脱贫攻坚主战场——

  □本报记者 陈婷

  “多亏‘扶贫专班’让我学到了技术,现在月收入3000多元。”日前,泸州众大科技液压件有限公司数控车工李克英告诉记者。

  李克英所说的“扶贫专班”,由四川三河职业学院与合江县政府合作开设。在合江县政协委员、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副院长邓生恒推动下,“扶贫专班”把贫困家庭劳动力“请进来”学技术。目前,全县已有近80名贫困户从“扶贫专班”毕业。

  随着“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市、县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犹如一支支“杠杆”,把各方社会资源引进脱贫攻坚主战场,不断扩大扶贫攻坚的受益群体。

  八仙过海

  把社会力量引进“扶贫圈”

  何许成夫妇在联合乡创建兔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8户残疾人贫困户发展产业,并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个;杨富在孔雀乡新沟村和立坪村种植天麻780亩,解决了附近30余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宜宾、泸州两地市、县政协走出一条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政协工作路子。

  工商企业和工商资本来了。通过宜宾市政协和翠屏区政协搭桥,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南红分会会长孙力民在宜宾市翠屏区明威镇打造现代示范产业园,今年已就地解决2000多名农民工就业,让1000户农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外出成功人士和务工人员回来了。原在成都务工的宜宾县喜捷镇宰龙村村民李洪回乡成立公司,流转贫困户林地12户约100亩。

  “实践证明,各种社会力量通过政协的组织发动,能够形成合力搭建一个更大的‘扶贫圈’。”宜宾市政协主席吕晓莉说。

  授人以渔

  委员助力育出一群“能人”

  今年5月10日,四川三河职业学院首个“扶贫专班”开班。78名学员学成全部就业,平均月工资超过3000元。与“扶贫专班”异曲同工,泸州市、纳溪区政协委员申光平的技术课堂则开设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

  申光平把自己的养殖经验分享给乡亲,在泸州市21个村建起养殖基地,其中贫困村10个。同时,办起“养殖技术流动培训班”,在每个养殖基地重点培训一个每村的致富带头人。2016年,通过养殖凤林虫草蛋鸡,仅纳溪区就有286个贫困户户均增收6500元。

  “技术上传帮带,使委员个人扶贫能量成几何级数地增长。从‘一帮一’到‘一带多’,提高了政协助推脱贫攻坚的效率。”泸州市政协主席田亚东说。

  村歌与冠军

  激发群众脱贫愿望

  “走进那座山,迈进那道岭,有一个新镇周家。育龙头,调结构,转型发展聚民心……”在宜宾市兴文县,这样的歌曲在贫困村传唱,它们共同的名字叫——村歌。

  “希望发挥文化引领带动作用,有效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兴文县政协主席张红说,兴文县政协教育文艺界活动小组计划为全县57个贫困村专门写村歌,目前已完成12个村的村歌创作。

  宜宾市政协常委、川茶集团董事长颜泽文选择了奥运冠军来为贫困户励志。通过韩乔生牵线,钱红、李娜、冯喆等8名奥运冠军应邀走进川茶集团所在地明威镇,与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精神激励对子”。

  “奥运冠军除了提供物资帮助,还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持。”在明威镇务工的邱场镇白云村贫困户刘智松与张湘祥结成对子,他对脱贫充满信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