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产业:迎战蓝海应“急”什么

2017-12-05 06:40:52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3 民生拐点

  人均GDP6000美元-20000美元之间,安全消费高,应急产品可以进家门、入厨房;国家标准应鼓励新产品、新技术研制

  熊清远介绍,目前国内做监测预警的企业很多,但绝大多数都停留在“攒机”阶段,买别人生产的设备来集成;自主研发的企业,研发的高投入又导致其价格处于劣势。

  “消防的投入是不创造价值的,是‘不赚钱’的,所以往往会尽量压缩投入,按最低成本,只要合法、合规就好。”从事消防行业20多年,李伟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看来,消防产业最大的弊病就是新产品、新技术很难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很难取得标准,进入国家规范目录,即使有人愿意用,但设计单位出于“担责风险”的考虑,也不会通过。“一些重大事故发生后,企业和单位愿意花更多钱来买安全保障,但基本都只能在原有标准规范上做加法,不能替换。”

  威特龙现在特别积极地参与、推动各项标准的制定、讨论。李伟说,11月初,他刚参与编制了一部有关灾区过渡安置点防火的国家标准,一个核心就是保障要住3-5年的临时安置房“零火灾”,“泡沫夹芯板将全面退出,推广使用新兴阻燃防火材料。”他们将和公安部门一起,打造临时安置房“样本间”图集,“就像宜家的样本间一样,需要用临时安置房时,看重哪一款,就可直接标准化复制,便捷又降低风险。”

  四川玖源应急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应急包研发、生产的小微企业。总经理庞霏霖着重强调其产品是面向普通大众消费的自救、他救应急包,记者问,哪里可以买得到?庞霏霖却顿了一下,说“还有待布局”。

  原来,之前该企业走过线上也走过线下,但一年卖不出几个。一些灾害发生后,零售的销量会火速上涨,但很快也会再次沉寂。再加上,线上竞争缺乏监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悬殊,正规厂商产品很难突围。庞霏霖也选择走政府采购路线,与民政等部门深度合作,但产量一直不高。

  “有数据统计显示,人均GDP在6000美元-20000美元之间时,人们对安全的消费最高。”庞霏霖等待着这一个拐点的到来。为试探用户需求,他也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他打开 一个小型行李箱大小的随车应急箱,除了配有轮胎自动充气设备、拖车绳、备用电源、逃生锤,还专门针对高速“堵车”设计了男女通用的微型马桶。

  “每家厨房都应该备一块灭火毯,每辆车都应该配一个应急箱、灭火器……”说到家庭应急市场,李伟也打开了话匣子。在他看来,国内的家用消防市场目前也没有开发出来。除了大众目前已有接触的产品外,未来市场还可向国外学习,开发家用电器火灾报警器、独立式火灾报警系统等。“价格不贵,几百元,烟灰缸大小,安在天花板或者配电箱旁边,借助物联网连接手机,实时报警监控。”尽管畅想美好,但李伟依然表示,公司暂时没有进入该领域的打算。未来培育时间还需要多久?他认为可能需要10-20年。

  专家观点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

  应急产业要贴近市场做开发

  应急产业,目前表现出来的发展状态有些“急”。无论政府投入购买服务,还是企业投入研发生产,希望能立竿见影。要谨防这种导向带偏了产业发展的方向。

  事实上,企业只重外围“集成”,而不重核心技术、产品研发;产业注重大而全,但却“大而不专”,面面俱到却又无一所长等苗头已经出现。

  应急产业相关企业,应按军民融合的思路,走战时能战平时能用的路线,贴近市场做开发。除扩大采购外,政府可对相关企业储备应急生产能力给予扶持和补贴。对地方发展应急产业,应该缩小外延,选择有专长的门类,集中攻关克难,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川应结合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军民融合等优势产业,集中力量攻关开发大深度大吨位沉船快速抢险打捞装备、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装备、各类应急机器人和无人机等。

首页上一页12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