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四项重点工程”奠基长远发展大格局

2017-12-09 05:52:43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引领性工程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构建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新优势

  怎么看

  “试验田”引领作用已显“新引擎”带来更多红利

  “四川自贸试验区日均新入驻企业约80家,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全省新设外资企业数的1/3。”在小组讨论上,省商务厅厅长刘欣带来的数据让人振奋。他说,在自贸效应带动下,四川货物进出口规模、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数均名列中西部第一。自4月挂牌以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已探索形成77项创新经验成果,有21项已向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推荐,并在全省复制推广。

  自贸试验区的引领作用已显现,企业对此有切身感受。“系列改革创新,有效提升了货物进出口通关效率,企业的财务成本也将因此降低7%左右。”四川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海鹰透露,川航飞机租赁公司已落户四川自贸试验区,下一步要开展发动机租赁业务。十多家世界级航空器材供应商应声而动,有意随川航落户。

  刘欣认为,自贸试验区引领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继续发挥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成为四川和西部开放发展新引擎。

  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进一步补充: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自贸试验区还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释放更大的发展“能级”。自贸试验区将产生三大效应:灯塔效应,它是改革开放风向标,将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与升级;支点效应,撬动四川和西部经济活力;联通效应,依托三大片区,构建内陆开放必备的空、铁、公、水联运的立体综合开放通道体系。这三大效应的显现,又将在政策、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交通等方面,为四川未来带来六大发展红利。

  怎么干

  开展差异化试验 整合优势联动发展

  推动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是四川自贸试验区改革最大特色。如何协同?

  泸州市市长刘强认为,要开展差异化试验,川南临港片区将积极探索具有内陆临港特色的制度体系,着力建设沿江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前11月,泸州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比增长10倍,系列改革带来的贸易便利化,吸引大批川企集结泸州港,顺水出海。

  有代表认为,在此基础上还要整合优势,联动发展,实现1+1>2。三大片区要整合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与“机制互动”;全省联动发展,我省将探索“3区+N园”协同改革模式,选取条件成熟的园区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已启动宜宾临港经开区参与川南临港片区协同改革专项行动;向外扩大“朋友圈”,川南临港片区正与20个沿海沿边城市或自贸片区签订合作协议。

  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透露,宜宾港直达天府国际机场的高速公路正加快推进,全程仅150多公里路程;成都到宜宾铁路也要延伸到宜宾港,水空联运、水铁联运一旦实现,可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连接起来,释放更大的发展势能。

  新通道构建、新贸易培育、新监管模式也在思考中。刘欣在透露这一信息时表示,我省将积极发挥临港、临空、临水优势,特别是依托航空枢纽优势,构建向西向南开放通道;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对标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积极构建开放体制机制新优势,在有效监管前提下,争取人员、货物、资金进出更便利。本版撰稿本报记者熊筱伟侯冲罗之飏曾小清本报制图朱濉

首页上一页1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