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框架已搭好 关键是抓落实

2017-12-20 06:33:37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

  □本报记者 熊筱伟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决定》要求,探索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

  这是怎样一种分配激励机制?它有何意义?四川又将从何入手?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省级部门和专家。

  为什么要做?

  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究竟是怎样一种导向?

  “简单来说,让智力劳动者多挣钱。”省科技厅相关人员说,这种导向旨在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让智力劳动获得合理的回报。

  过去回报“不够合理”。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人员的实际工作,特别是智力劳动与收入分配不完全符合,包括股权激励等对创新具有长期激励作用的政策缺位。

  西南科技大学产业处处长徐光亮表示,过去的收入分配机制,并未特别对科研人员予以考虑。“过去科技人员拿死工资,不管技术交易转化创造了多少价值、挣了多少钱,和科技人员都无关,他们也自然就没有积极性。”

  省科技厅相关人员表示,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主动性,推动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已做了什么?

  探索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四川走在了全国前列。

  去年11月初,国家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同月,我省就出台了《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随后,又进一步出台《四川省扩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自主权十条政策》等一系列文件。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文件主要围绕一件事——打通既有政策、体制机制阻碍,构建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和科技成果转化性收入的“三元”薪酬结构,使科技人员收入与实际贡献更紧密结合。

  围绕解决长期激励问题,四川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探索。长期激励,主要通过产权、分红激励等方式实现。四川在全国率先允许科研单位与职务发明人约定职务科技成果权属。通过转让或许可取得净收入,也允许提取不低于70%的比例用于奖励……

  “如果说‘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是搭房子,那么四川的四梁八柱都已经搭起来了。”省科技厅相关人员表示,我省构建起了相应的政策框架体系。

  还需做什么?

  如何落实政策,是当前关键。有单位“宁愿不改革,不愿犯错误”。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楠在调研中注意到,部分改革突破了原有规定,有些科研单位对此过于谨慎。比如:为扩大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分配自主权,我省明确给科技人员奖励,不作为绩效工资总额基数,不用再由人社和财政部门审核。但有高校却依然要求审核,否则不敢推动改革,“还是怕担责任”。

  有单位缺乏对改革的细化操作规定。我省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但怎么样兼职兼薪才不影响本职工作,又不会变成“吃空饷”?“单位如果不出细化方案,好政策就可能‘变味’。”一位高校负责人介绍。

  推动改革落地,成为下一步工作重点。省科技厅相关人员介绍,明年会要求实施单位出台实施细则,逐一细化相关改革的操作流程;针对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组织座谈,邀请专家分专题进行研究,一个一个问题来突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