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开局之年,企业得到了什么?

2018-01-09 10:32:27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田珊熊筱伟

  推动双向开放

  西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许汝贵:

  参与全球竞争借自贸区接触全球顶尖人才资源

  过去一年,引入了加拿大专家、英国博士……目前140人创业团队,80%以上有华为等大企业工作经历。然而谈起当前最大需求,西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许汝贵还是说,“人才。”

  公司从事的,是人工智能分支领域——计算机视觉相关算法研发,“参与的是全球化竞争,人才对我们极其重要。”如今全球顶尖人工智能专家,多来自美国和欧洲。但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缺乏与顶尖专家合作的渠道。

  这让他对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提出的“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计划(TSPPP)”充满兴趣,隔三岔五就会去自贸办询问最新进展。“在这个合作框架下,全球人工智能顶尖院校——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明确要在自贸试验区建研究机构,今年就可能落地。”他希望能借此进行联合攻关,“我们希望能借助自贸区这个开放平台,接触全球顶尖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团队,同时让我们自己的产品‘走出去’。”

  幕后

  技术、资本、产业链 汇聚全球资源

  开放是自贸区改革的初衷,也是最鲜明特色。如何在更高层次扩大双向开放,是内陆自贸区发展的关键。

  2017年,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与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园、西班牙巴塞罗那创新产业园等全球22个科技园区共同成立“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联盟”,推动“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计划(TSPPP)”启动。

  该计划将从技术、资本、产业链三个层面,打造开放度更高、便利化更优的营商环境,汇聚全球性人才、技术、产业等资源要素,推进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转型,实现全球园区中小企业的互利互赢。

  专家点评

  中央党校教授黄小勇:

  治理优势是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最大优势

  在1月3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2017年度重大制度创新案例发布会上,中央党校黄小勇教授表示,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在开局之年公布的40项重大制度创新案例,创新范围广、针对性强、改革层次多,在为企业提供良好营商环境同时,也兼顾了民生需求。

  他特别注意到40个案例中,约有一半涉及政府职能转变,且具体到了操作层面。“这很值得借鉴。”黄小勇举例说,“比如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在技术层面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很多地方并没有执行,成都高新区就做到了。”他认为,这说明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涵盖层面多,也意味着改革在逐渐走向成熟。

  黄小勇认为,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具有资本、人才、技术等多方面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是治理优势,“如果治理得当,资本、人才等要素自然就会被吸引过来,否则反而可能导致要素流失。”他建议,政府部门推动改革时要树立多部门协同意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可借鉴美国做法打造内陆自由贸易港

  作为自贸问题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曾参与上海、广东、福建申报自贸试验区及后续研究工作,也一直关注四川的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进程。在他看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在开局之年,瞄准了创造好的营商环境这一正确方向,做出来大量有益的探索。

  在他看来,下一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可以在更高水平推动自贸区建设,如开展更多的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在自贸试验区试行贸易、投资、金融、服务等开放政策,特别是在科研、教育、人才流动等方面做出四川特色,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既要推动以通商贸易为目的通关、签证、税收等便利化改革为主的传统开放,又要推动环境、劳工、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高标准改革,实现新型开放。

  他特别提到用好天府国际机场,打造内陆自由贸易港。“新加坡依靠樟宜机场,打造以空港为核心的自由贸易港做法,可供借鉴;美国孟菲斯地处内陆,设对外贸易区,采用最高水平贸易投资和监管政策,实行高效集约的管理制度,也有可学习的价值。”

首页上一页12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