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大地擦亮“金字招牌”——奋力书写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时代答卷(七)

2018-02-11 06:09:13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突破:以改革创新推动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改革主攻方向不动摇,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

  深耕天府沃土,川人从来不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40年前新中国第一轮农村改革,四川是发源地之一。

  第一轮农村改革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这一轮解决产品相对过剩、品种和质量不能满足吃得好的需求问题,推动农业由大图强,同样要靠改革破桎梏、添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农业农村改革放在重要地位。2014年、2017年两次高规格召开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出台45个涉农改革方案,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从理清改革脉络到搭建主体框架,新时期四川农村改革政策框架基本形成。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深化新一轮农村改革的主线,关键是要给农民吃下长效“定心丸”。“确权后全村承包地增长68%,相当于每户增加流转收入1700多元。”在苍溪县云峰镇响水村村支书雷冲看来,确权颁证不仅带来真金白银,更让村民放心大胆流转土地,安心外出再挣一份票子。党的十九大提出承包地到期后再延长30年,让村民更踏实了。

  响水村背后的成绩单令人振奋——作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全省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格局目前已基本形成,并行效应快速释放。

  2014年,我省率先在全国提出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的新时期农村改革主攻方向,目的是激活土地这个最大要素。去年底,全省确权登记率达92.9%,耕地流转率达36.7%,比2012年底提高16.3个百分点,“农业共营制”“小集中”“委托流转”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遍地开花。崇州市通过引导农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行共营制,入股土地实现亩均增收260元以上。

  “谁来种地”如何破题?去年,我省在10个县市区、3所农业院校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培育现代农业发展主力军。最近,一份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文件正在征求意见——我省将全面培育“种田CEO”大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的领军人才。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预计分别增至8.8万家、4.4万家、1万家以上,返乡创业人员达48万人,乡村振兴引领能人不断汇聚。

  “谁来服务”如何作答?去年,我省在66个县开展政府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制定出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小农户也不断被带上大生产轨道。全省50多个县级供销社托管及流转耕地160余万亩,新型农民合作联合社试点在罗江启动,以30万元年薪,面向全国选聘CEO。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的最好方式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贯彻中央一号文件,2018年省委一号文件敢为人先: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真正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人才“上山下乡”;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不低于8%,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让乡村振兴用上地用好地;积极推行县级党委分管负责同志兼任同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负责人制度,让县委切实把乡村振兴统筹指挥起来……

  今年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首次对重大农村改革任务推进示范县表彰颁奖,在层层传导压力的同时,激发竞相创新改革的动力。面上全力推进,多点发力突破,全省农村改革不仅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阶段性突破,更在全国创下“八个第一”“五个率先”,现代农业发展底火越烧越旺。

  蓝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

  农业大戏高潮不断,农民“钱袋子”连续8年保持两个“高于”

  “扎实有创新,走在全国前列!”2月3日,全国划定“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现场培训班在德阳开班,四川的探索再次获得点赞。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为扎紧粮袋子,去年我省率先启动“两区”划定,到2020年将完成4620万亩划定任务。稳粮的同时,继续保持全国生猪出栏第一大省之位,并图谋更强实力更好效益。去年底,200头优秀洋种猪从加拿大漂洋过海“落户”四川,拉开我省大规模借力洋基因重振川猪雄风的序幕。

  不久前,继眉山东坡泡菜产业园以第一名跻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首批创建榜单,峨眉山市和蒲江县入选第二批名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正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在争创“国字号”同时,我省去年创建了230个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今年将分层分级再创建200个,推动三产深度融合,成为四川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领平台。

  从粮猪安天下夯基石,到产业融合园区谋突破,大戏高潮不断。

  看结构调整,初步统计显示,全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51%,优质稻比例已逾60%,优质晚熟柑橘占比达30%,名优茶比例达57%……全国最大优质红肉猕猴桃产区、最大冬春喜温蔬菜生产基地和泡菜加工基地在川建成。20个粮改饲示范区带动全省青贮玉米种植320余万亩。

  看质量提升,我省出台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见,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5142个,稳居全国前列,5年增加20%;蒙顶山茶跻身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天府龙芽、竹叶青、郫县豆瓣等四川造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提速。农业+旅游、康养、文化、教育等新模式遍地开花,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经营性收入达1300余亿元,5年间翻了一番,占全国的1/5,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发展新亮点。

  市场是检验成效的标尺:四川蔬菜直供港澳通道初步打通;去年11月,搭乘成都造猕猴桃的班列抵达荷兰和法国;这几天,我省正积极推动凉山彩椒出口哈萨克斯坦,推动川南水果以江海联运方式直发加拿大,2018年四川特色农产品出口大幕已全面拉开……

  “钱袋子”是群众获得感最直观的体现:在全国首创的农民增收书记县长负责制推动下,2017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27元,连续8年保持高于全省城镇居民收入和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漫步蜀乡大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景象正在铺展,巴蜀乡村正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奋斗目标全面进发。

首页上一页1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