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四川省国土绿化公报发布 3个数据透视四川绿色家底之变

2018-03-13 06:31:41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3月12日,是第40个植树节。省绿委办按照惯例发布上一年度全省国土绿化公报。本次发布的2017年度全省国土绿化公报,不仅盘点了现有的绿色家底,还对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与研判。

  本次发布的公报中有哪些亮眼的数据?背后又体现了哪些变化?记者走访了省绿委办和省林业厅等部门。

  □本报记者王成栋

  数据点击

  38.03%

  速度之变

  增量为十年来新高

  公报显示,到2017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38.03%,年度新增森林覆盖率1.15个百分点,新增森林面积接近一个资阳市大小,增速也为十年来最快。同期,全省绿化覆盖率达到67%,增长1个百分点。

  省林业厅造林处处长童伟说,2016年,我省启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此后两年全省营造林面积均突破900万亩,超过中央和省里下达的目标任务。

  伴随着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的启动,全省草原面积也实现了稳中有升。“国土绿化不只是植树,还有种草。”省绿委办相关负责人解释,绿化覆盖率是指“被森林、草原及其他绿色植被覆盖区域占国土比重”。去年开始,我省在20个县启动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治理并巩固川西北沙化草原35.2万亩。目前,全省草原面积稳定在2.7亿亩。

  “从目前来看,今后几年的造林量还会处于较高的水平。”省绿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森林覆盖率低于长江流域12个省市平均值5个百分点左右,仍有大量的荒山荒地亟待绿化。全省已明确目标——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短期内大规模绿化全川的力度还会持续。

  数据点击

  1294万亩

  主体之变

  实现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

  去年,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129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24万亩。两项数据,均是近20年来的新高。

  新高的背后,是参与造林主体的悄然变化。

  “实现了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省林业厅造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省仅中央和省级林业项目资金就超过90亿元,前所未有,“特别是省级森林湿地草原生态屏障重点县、长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生态综合治理等项目集中开工,直接带来的造林面积就超过了50万亩。”

  市场的热情同样前所未有。去年,全省非公有制造林518万亩,超过总造林面积的七成,面积为历史新高。

  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认为,涉林产业的迅猛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激发了市场热情。

  产业方面,记者注意到,在所有的人工造林中,经济林达到567万亩,占比超过78%。去年,全省林业产值超过3300亿元,全省农民人均林业收入突破1700元。

  前年,我省启动集体林三权分置改革,将集体林权细化为承包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同时明确,非林地上的特色经济林(果)也可申请办理林木所有权证。特别是后者,直接为市场主体造林扫除了后顾之忧——去年,全省非林地上造林面积超过534万亩,占比达73.77%。

  数据点击

  12.47平方米

  思路之变

  从主攻荒山到城乡并举

  统计数据中,有一组数据受到普通市民的关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统计显示,至去年底,四川城市居民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已达12.47平方米。同期,全省设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5.51%、39.9%,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27.44%。

  “这个数据已经逼近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四川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提升。”省绿委办相关负责人说。此前,全省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一直低于全国平均值。

  四川国土绿化的思路也在变。“以前造林大多考虑的是在荒山。造成‘林子在山上、人在城里头’,生态供给方和消费方不配套现象非常明显。”省绿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中,首次把城市也纳入了增绿的主战场,并提出“森林进城”。

  主要举措之一,就是去年启动的四大森林城市群建设,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打通城市内部与城市之间的生态联系。

  在增加公园绿地方面,去年,我省启动城市生态的“双百工程”,即一百个城市单体公园、一百个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目前已有50余个开工,面积达7.5万亩。在此基础上,全省累计有国家省级园林城市69个、国家森林城市7个,均位居全国前列。不仅扩大了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也在城市内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可谓影响深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