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贫防线如何筑牢? 专项基金试点防“踩线”脱贫户返贫

2018-04-17 09:26:11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田珊侯冲

  本报制图/朱濉

  4月3日午后,达州市通川区气温直逼30℃。茂林修竹间,蝉鸣声此起彼伏。吃过午饭,檬双乡尚寺村村民冯子国老两口去院坝里走动。

  7年前,高血压后遗症导致冯子国半身偏瘫,行动只能靠人搀扶。而老伴童贤秀去年又查出胃癌,本已脱贫的一家人,一度笼罩在返贫阴影下。

  今年春节前,冯子国领到3000元,那是通川区发放的防返贫基金。童贤秀算了一下,正好可以弥补自己生病不能种地带来的损失,“心里有了底,不担心再成贫困户了。”

  □本报记者侯冲

  风险

  部分贫困户“踩线”脱贫,因病、因灾返贫概率大

  冯子国一家7口人,全靠大儿子冯远军外出务工和童贤秀在家种地过活。去年7月,童贤秀查出患有胃癌。

  “人都懵了”,童贤秀指着已经废弃的猪圈告诉记者,猪圈当年都是自己垒起来的,最多时她养了四五头肥猪,喂猪、种地、照顾老伴,家里的活她样样不落。

  得病后,童贤秀的生活改变了。每个月固定去做一次化疗,重活没法再干,只能种点红苕、蒜苗等,养了几只鸡。年底验收算账时,把大儿子打工收入、老两口低保、残疾人补贴,以及卖鸡等收入全算上,全家勉强脱贫,人均收入4346元。

  然而,今年春节前,由于颅腔内血压过高压坏了视网膜神经,冯子国彻底失明了。

  丈夫偏瘫又眼盲,家里还有两个孙子上学。全家收入也仅仅是冯远军每月打工的两千多元,刚摘“穷帽”的一家人随时可能返贫。

  在通川区罗江镇太河村,村民罗军一家本来在2015年就已脱贫,2017年2月,妻子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准备开始新生活时,儿子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过去一年,罗军带着儿子四处求医,年底时在重庆做了手术,一共花了20多万元。

  罗军母亲有轻微精神病,妻子为了照顾孩子没有外出务工,家里还有一个正在读小学的女儿,全家人只靠罗军当厨师的收入。2017年,全家人均收入2700元,低于3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

  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减贫和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蓝红星认为,有些贫困户虽然脱贫了,但是刚刚超过标准线一点,属于“踩线”脱贫,“这些人返贫风险最大,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及早行动”。

12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