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招商“绣”出精准扶贫新画卷

2018-06-05 09:17:14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田珊

  C

  互动融合

  扶贫有“特色”有“联动”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必须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瞄准致贫原因,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和特色,因地制宜引入差异化的产业扶贫才有生命力。

  事实上,像“绣花”般精准招商扶贫,四川耐心细致,久久为功。引入的产业迥异,奔的却是同一条致富路。

  以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为例。该村位于10万亩索玛花核心区,周边有30万亩百草坡湿地和巨大的地质漏斗形天坑群,资源得天独厚,发展特色旅游成为必由之路。村民洛布日格全家6口人,2014年前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在省投资促进局主要负责人结对帮扶后,洛布日格成了村里第一批开办彝家乐的人。经过对口培训后,他烹制的炭火烧烤、荞麦饼、土豆鸡、酸汤鸡深受游客欢迎,去年家庭收入增加到2万多元。

  挂职驻扎的扶贫干部林涛、化广耀说,他们正在推进丙乙底村修建索玛花广场,用于今后每年定点举办索玛花节。今年,村里的彝家乐将增加到17个;6月底,村里新建的68套住房就能入住,每套房都预留了开办民宿的客房。丙乙底村有望打造成凉山州一张新的“旅游名片”。

  产业扶贫不仅瞄准差异性的“特色”,也注重多产业“联动”的合力。例如,巴中引入七彩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一个项目实现了农业、加工业、旅游等多产业联动。通过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彩林、土地流转、就地务工、林下套作,带动乡村旅游、带动土特产销售,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务工等方式获得综合收入。项目覆盖22个乡镇、62个村、7293户,流转土地2.55万亩,吸纳贫困人口1500余人就业。

  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高歌猛进的增收数据背后,是四川投资促进工作在扶贫领域的成果,也映射着四川产业“造血”、长效脱贫的探索之路。

首页上一页12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