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待成金

2018-06-12 07:00:00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量产制约

  高品质玄武岩纤维的低成本量产技术待破解,后期产品开发应用过程漫长

  目前,我省玄武岩纤维年产能为6000吨,产值约为3亿元。按《四川省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指南(2016—2020年)》,我省2020年玄武岩纤维产量要达4万吨以上,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但当前技术和市场均存在制约。

  首先,目前尚难以形成高品质玄武岩纤维的低成本量产。

  当前国内玄武岩纤维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坩埚法和池窑法。

  坩埚法温度自动化控制较好,但纤维质量不稳定且低产,单台炉窑日产量只有2.5吨左右。目前国内企业基本采用坩埚法,受制于此,国内每吨玄武岩纤维价格高达2万元左右。

  池窑法,将较小的炉窑换成较大的“池子”,体量大,产出纤维品质稳定,成本低一些。“但技术难度大”,四川大学化学纤维研究所教授叶光斗介绍,多年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就做过研究,均以失败告终。

  不过也有不怕难的。四川玻纤集团有限公司最近忙于池窑法生产工艺的研究,本月底将进行首次中试。

  四川玻纤集团有成熟的玻璃纤维生产技术,公司尝试把该技术运用到玄武岩纤维生产中来。副总经理康明介绍,池窑法最大技术难点在于原料均质和均匀受热问题,原材料玄武岩从自然界采来,质量很不稳定,同时,制纤温度需控制在1450℃-1500℃,只有50℃浮动区间,而玄武岩本身导热性很差,在大体量池窑中很难均匀受热,“因此,目前国内还没有用池窑法大规模生产玄武岩纤维的企业。若测试成功,池窑法日产量可达80吨。”

  但即便有了大批量玄武岩纤维,从原料采集到产品的广泛应用,也有漫长的过程。

  以目前下游企业生产较多的玄武岩纤维管道为例,从原材料到较广泛运用,耗时五年,其间需要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设计单位、生产厂家等多个部门协作。“目前我省玄武岩纤维产业化还有大量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工作没做,产品研发也较为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叶光斗介绍。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