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创业 谱人生凯歌

2018-07-13 09:16:15来源:四川科技报编辑:田珊廖梅


 

  “我们村里有个规模不大的示范园,但对我们来说是个非常巨大的企业。以前我们一家三口还可以依靠父亲来养活,但父亲成了残疾人,母亲患了重病后,我们家就没了收入。自从我们家到示范园打工后,收入也好了……示范园就像我们家里的柱子,要是没有这根柱子,我们家就没有这样的生活。”近日,记者一行在甘孜州康定市三合乡三祥中药材种植技术协会采访时,协会总经理唐珊向记者展示了一篇作文。“这是协会在理塘县种植基地的一位土地流转户读小学女儿写的作文。”唐珊说,“这是最让我感动的事。”

  立足优势

  发展中藏药材

  2003年,唐珊大学毕业后,经过近10年的打拼,从基层人员做到了中层管理人员,在成都过着不错的生活。“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日子可能会这样一直继续着。”唐珊笑着说。

  唐珊说,当了母亲后,她特别关注和女儿同龄的孩子。那时她才发现,在自己的家乡康定还有很多偏远的山村,那里天蓝、山青、水绿,却没有任何特色产业,很多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为了助力家乡脱贫,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她毅然辞掉了工作,回到家乡。2013年,回到康定后,唐珊组建了甘孜州第一家提供安全技术防范服务的公司。后来根据省农科院专家考察建议,结合当地海拔、土壤等环境因素,唐珊决定发展中藏药材种植项目。

  甘孜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土地资源,蕴藏着大量的中药材和野生菌资源。“这里污染小、空气质量优良,特别适合中藏药材生长;加上如今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所以很看好这一产业前景。”唐珊说。

  2014年,唐珊筹建了康定市三合乡三祥中药材种植技术协会,主要种植中藏药材、野生菌、特色蔬菜。当年,唐珊在三合乡流转土地40余亩,探索在种植蓝莓中套种白芨,在砂仁中套种黄精、半夏。同时,对土壤进行改良,种植有机蔬菜20余亩。

  唐珊介绍,协会刚成立那年,大渡河涨大水,洪水冲毁了道路,到种植基地只能走山路。“当时,我带着有机认证专家到基地考察,山路崎岖、狭窄,路旁就是悬崖,悬崖下面是滚滚翻腾的大渡河水,从姑咱镇到三合乡要走一两个小时,专家去一次就再不愿意去第二次了。简直就是在用生命创业。”唐珊感慨地说。

  记得有一次基地种植了白芨,却遇上三合乡缺水,灌溉幼苗只能靠人工从山脚下一桶一桶地往山上背水,而种植基地又没有设置围栏,栽下去的幼苗有的被野猪吃掉,有的被牛羊破坏。唐珊说,“大家顶着烈日种下去的幼苗,一夜就损失了一半。看到种植基地被毁得一片狼藉,感觉像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伤害一样,心里非常难受,眼里全是泪。心痛的不只是被糟蹋的种苗,更多的是大家辛勤付出的汗水和心血。”

  尽管困难重重,但唐珊没有放弃。为此,协会创新管理模式,以“协会+合作社+科研单位+基地+农户”模式,整合当地优势资源,进行产研对接、产销对接,帮助当地农户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如今,协会示范种植中藏药材、特色蔬菜400余亩,有机蔬菜200余亩;200亩本地特色品种“酸梅”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创立了“三祥农庄”品牌。协会现有会员100余户,其中农户占98%以上。此外,协会还在理塘县建立了种植基地。

  唐珊说,协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甘孜州、康定市科协的人才、资金等支持。三年多来,州、市科协共协调州农科所、州林科所专家10批次、20余人次为协会提供技术支持,有效提高了中藏药材产量。同时,还多次推荐协会参加省、州、市各类农技培训及比赛。今年初,州、市科协推荐唐珊参加四川省第二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了“脱贫攻坚特别奖”。

  依托电商

  让农产品“走出州门”

  协会种出了农产品,如何让产品走出大山,实现最大价值,是唐珊一直考虑的问题。唐珊介绍,以前当地老百姓卖土特产主要是卖给收购商和游客,来旅游的人带不走太多东西,而收购商的价格又压得很低,带来的收入远低于市面价值。为此,协会根据自身特色,探索出了一套方法。

  在基地种植方面,协会与省中药医学研究院、省农科院达成长期合作协议,由专家指导协会进行标准化管理,不盲目扩大种植规模。

  在产品加工方面,协会自建了产品加工车间,制定了标准化的流程。协会在精细化种植的基础上,还收购甘孜州特色农产品,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特色深加工产品,先后开发了青梅系列、青稞系列、松茸面膜系列,以及以青稞、松茸、冬虫夏草为主的系列养生产品。目前,协会与省中药研究院共同研发的母婴食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在销售渠道方面,主要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2016年,唐珊投资建设了三合乡电商服务中心,并组织开展电商培训,帮助当地村民开拓视野,提升电商技能。与腾讯网、大成网、京东、阿里巴巴、有享网等合作,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在进行线上销售的同时,协会也注重线下模式。目前已在康定、雅安、成都、重庆设立了4家‘甘孜州特色农产品线下体验店’,并与华润万家、德仁堂等知名连锁品牌店达成战略合作。”唐珊说,依托现有的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销售体系,搭建了“产业化服务平台”,拓展了销售渠道,让甘孜州特色农产品“走出州门”,远销省内外。2016年协会实现销售收入850万元,2017年突破千万元大关。

  精准扶贫

  协会发展农户富

  协会发展起来了,为带动更多农户脱贫致富,唐珊积极地投入到精准扶贫中。协会与中国农业银行康定支行合作,创新开展金融扶贫,整合贫困户资金,以企业担保、农户入股的方式,帮助56户贫困户贷款200万元,以股本金的形式投入到协会中,协会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给予每户每年保底分红4000元。

  在社会效益方面,唐珊一直不忘初衷,以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为根本,以促进村民就业增收为目标。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协会打造出“中藏药材产业示范园”,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年终分红等方式,目前已帮助三合乡102户农民摘掉了“贫困”帽子,实现户均年收入8000余元。

  按照就近就业原则,协会优先聘用当地贫困村民务工,提供就业岗位32个,按照“保底+绩效”的工资发放模式,2017年人均收入达4.5万元,有效解决当地部分农民就业增收问题。

  唐珊介绍,以前,三合乡农民种地灌溉都是依靠人力,通过协会的努力,现在实现了喷灌。以前,通往山上的耕地只有狭窄的山路,现在村里修建了乡村公路。农户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很多都买了电视机、冰箱、电脑,有的还购买了小汽车。

  在扶贫过程中,唐珊还一直关注贫困儿童,热心公益事业。协会长期资助贫困在校大学生直至毕业,毕业后根据自己意愿决定是否到协会工作。2014年,康定发生“11·22”6.3级地震后,协会自发前往灾区,发放救灾物资3.8万元。2017年6月,协会在网上发布“联手献爱心——关爱理塘高原儿童成长”召集令,募集到衣物2000余套、新鞋子近100双,学习用品、书籍若干,送到贫困孩子们手中。唐珊说,“协会给大家带来的不止是生活上的帮扶,更让下一代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这让大家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通过协会近年来的帮扶,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与信心更足了。“协会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并将其打造成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不仅解决了群众就业创收问题,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通过精准的调研和规划,将扶贫项目与协会发展壮大的经营战略挂钩,以协会经验改善当地落后的产业结构,帮助贫困地区寻找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获取致富的技能和动力,是一种可以扶到‘点子上’和‘根子上’的扶贫方式。”唐珊说。

  “目前,我们的小家已与三合乡100多个家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发扬对小家的责任和担当,协会这个大家庭必然会越来越好。”唐珊满怀信心地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