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从成都平原经济区到环成都经济圈
成都划不划进来,意义大不同
□本报记者 陈碧红
“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的关系应该怎样理解?”“成都平原经济区与环成都经济圈有什么不同?”7月14日,新闻发布会现场,不少媒体记者都对成都与相关区域的协同发展充满兴趣。
“一干多支”,将环成都经济圈单独作为“一支”,与成都市相区分;“五区协同”,则将成都市与环成都经济圈一并定位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分合之间,折射成都与周边城市的关系正发生变化。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邓长金介绍,“一干多支”将环成都经济圈单独作为“一支”,与成都市区分开来,主要是考虑成都作为经济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功能定位是不一样的,成都周边各市各有定位,与成都应当是“近水楼台”而不是“月明星稀”的关系;而在“五区协同”中将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统一定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则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成都作为全省的‘主干’,应该助推环成都经济圈形成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增长极。”
对此,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曾明友进一步解释,“五区协同”中所提到的成都平原经济区,和过去“多点多极”战略中所提到的成都平原经济区相比,从范围上来说都是“1+7”,但是内涵却发生了变化。将成都单独提出来并形成“成都+环成都经济圈”的形态,就是要更强调成都作为“主干”的引领带动作用。“过去是将成都和周边7个城市放在了同一个平面上,现在更加突出成都‘首位’概念,体现在规划上,就是要统筹考虑、错位发展,突出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关系;体现在产业上,就是辐射带动,以成都相关产业为核心,带动周边城市做好协同配套、合理分工,共同打造以成都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
看亮点
“交子之星”上市公司倍增行动计划首次披露
未来5年成都拟上市245家企业
本报讯
(记者陈碧红)在日前成都举行的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交子之星”上市公司倍增行动计划首次对外披露。作为成都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举措,这一行动计划有哪些具体内容?7月14日,在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成都相关负责人作了解读。
作为交子发源地,成都的“交子之星”上市公司倍增行动计划将集中推动一批企业在境内外主要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打造资本市场“成都板块”。按计划,2018-2022年全市拟上市企业245家,强力推进一批新经济、独角兽企业在境内外主要证券市场挂牌上市。
按照“交子之星”上市公司倍增行动计划,目前包括科技、人社、国土、环保等成都市12个与上市工作联系紧密的部门、全市22个区(市)县等,均已建立主管或分管领导牵头的上市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上市工作。近期,成都还将制定“上市工作滚动发展计划”,力争5年实现巨大突破,形成资本市场“成都军团”。
今年以来,成都上市工作连传佳绩。今年第一季度,成都新增A股上市公司4家、IPO融资88亿元,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目前,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91家,其中今年新增A股上市企业4家、境外上市企业2家。新增过会待发企业2家,报会在审企业6家,等待港交所上市聆讯的6家。此外,成都燃气于今年6月19日向中国证监会报送材料并获受理,是成都国企上市又一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