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探索打造公园式社区

2018-07-22 07:32:10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陈乐

试点

在7月20日举行的“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第四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新闻发布会上,一个新鲜词“公园式社区”引发媒体关注。成都市委常委刘守成在发布会上介绍,成都将优化营造绿色舒适的公园式社区,打造生态优质的公共服务空间,建设绿色智慧城市。

什么是公园式社区?它将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7月21日,记者从成都市委社治委了解到,打造公园式社区是成都社区治理工作的理念转变,即从“在社区中建公园”转变为“在公园中建社区”。

□本报记者吴亚飞

绿色本底:在公园城市中打造绿色社区

7月21日清晨,在成都高新南区金融城区域,清波荡漾,绿植葱茏,占地5.8万平方米的交子公园一期项目,成为周边社区市民休憩、娱乐、锻炼的好去处。

交子公园正是成都对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建设公园式社区的探索。“相当于42个足球场大的交子公园,正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要求,探索在公园中建社区,把成都金融城商务楼宇、高端居所与绿地有机融合,营造尺度宜人、亲切自然、全龄友好的社区环境。”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交子公园所在的成都高新南区,以锦江生态带、环城生态带为纽带,构建特色绿道环线,将现有的47处社区公园、98处口袋公园、29处城市公园“串珠成链”,形成连片的城市绿地。

成都高新区的发展思路透露出公园式社区建设的应有之义:夯实城市生态本底,将整座城市建设成为大美形态的公园,在公园城市中打造绿色舒适的社区。

7月初,随着全国首条主题绿道——成都三环路熊猫绿道全线贯通开放,居住在成都三环附近的社区居民李发琼感叹:“家门口多了一个‘环状公园’,真正有‘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幸福感受了。”

城景交融:社区变景区 家园变乐园

打造公园式社区,既需要以城市生态本底为基础,还需提升社区自身的“颜值”,让社区美景和城市美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作出解读:“打造公园式社区,首先要突出社区的观赏性,让老百姓在视觉上感受到美,以景观化的要求连片推进改造提升工作。”

今年上半年,成都开展“最美阳台”评选活动,社区、街道、居民阳台处处是绿植,花香四溢,构成一道道风景线;6月,成都市大邑县斜源镇将数百位居民捐赠的旧物,以小清新的形式再设计,并寻找合适的点位以单个或组合的形式巧妙布置景观。根据相关规划,成都市锦江区将打造华兴街、染房街等10条特色街区,活化历史文化,展示街区美学,让老建筑变成新景观,打造绿色舒适的公园式社区。

“其次要练好‘内功’,为公园式社区添加内涵,突出舒适性、宜居性。”该负责人表示,这需要大力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完善社区功能和设施配套,在文态、业态、生态上高度融合,营造更加开放、和谐的社区关系,营造舒心美好的社区氛围。

成都各地已积极开展相关尝试。在锦江区水井坊社区,一座掩映在树林间的乡愁博物馆汇聚了社区居民老旧物件和集体记忆,“穿越”感十足;在武侯区倪家桥社区,麻将馆被改造为布置精美的党群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喝咖啡、阅读、运动等服务和空间;青羊区少城·视井文化创意产业园则利用街道闲置楼宇进行改建,拆除原先闭合式的围墙,取而代之的是绿植墙、小游园、步道,通过亲民化改造,让社区更像家。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