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语言环境 让凉山儿童学前学会普通话

2018-07-25 06:53:35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时间紧任务重,幼教老师培训团队讨论业务到凌晨一点。 高凌云摄

  《意见》点睛

  有序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项目试点,周密制定“学前学会普通话”实施方案,先试点再推广,充分发挥“学前学会普通话”在控辍保学中的基础性作用。□本报记者唐泽文何勤华

  7月24日中午,刚刚完成普格县的培训,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的培训老师王丽萍就马不停蹄地向甘洛县赶去。“时间紧任务重,幼教老师的培训需要快马加鞭。”此前,王丽萍的团队已在凉山州进行了10天的定点调研。

  5月27日,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启动,目的是帮助凉山州“一村一幼”的儿童在学前学会普通话,听懂敢说会说普通话,并形成普通话思维习惯。这也是国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帮助凉山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一项重要措施。近期,相关培训机构正在凉山州各县市培训幼教辅导员。

  “有基础,没环境,是这里学前普通话推广的难点所在。”10天的调研,王丽萍得出了初步结论。有基础,是指凉山州幼教老师自身的普通话教育水平并无问题;没环境,是指孩子们在学前教育阶段,并没有良好的普通话交流、应用的环境。

  按照凉山州的具体行动计划,8月30日培训的先行试点就将结束。“我们希望通过先行试点,梳理出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方案和标准,为后期的全覆盖推广作准备。”凉山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方案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具体对学前儿童进行普通话教育。

  “全语言环境的打造是我们的重点。”王丽萍介绍,成人学习语言,可以通过语法等理性方式进行分析理解,但孩子不行,他们只能通过感性认知来学习语言。

  在当天的培训课堂上,幼教辅导员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从辅导员开始,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比如,在游戏过程中,辅导员就需要用普通话描述游戏规则,也许刚开始孩子们会听不懂,但随着游戏的进行,他们慢慢会理解游戏的规则是什么,从而明白之前辅导员所讲普通话的含义。这种不用语言解释,直接构建语言思维的方式,更能够让孩子们深入掌握语言的内涵。

  “培训老师讲得系统科学,很多平时自己没意识到的问题都反映出来了,收获很大。”参与培训的一村一幼辅导员张小华介绍,培训老师对普通话的气息发声等较为专业的领域,都有详细的教学,这对自己的教学大有裨益。

  “学前普通话的培训推广,将整体提高幼教辅导员的教学水平,这将对我们本地的基础教育带来很大帮助。”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办公室负责人说。

  为构建一个可复制推广的方案和标准,王丽萍的团队也正在积极筹备相关教材和达标体系的制定。其中,达标体系目前初步确定为月测和学期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测试,实时跟进学前普通话学习推广的进度。

  根据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实施方案,全州的各个幼教点还将采购电脑、摄像头等设备,为下一步远程教育的开展做准备。对幼教辅导员的学前普通话教学,凉山州也正在进一步制定细化方案和激励机制,促进相关工作开展。按照规划,今年9月,工作将进入推广实施阶段;明年2月,进入成果评估阶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