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行记”|两座城的“南向梦”

2018-08-08 06:34:12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本报记者唐泽文

  8月7日,宜宾市发展和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刘征宇和记者约好的采访时间一改再改,下午才见到:“不好意思,市里讨论南向发展的会议不断延长……”

  宜宾和泸州这两座拥有水港的川南城市,正谋划着自己的“南向梦”。

  两条南行线各有考量

  宜宾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皇甫在地图上向记者比划宜宾的南行优势:“通过宜宾到钦州出海,最近!”

  目前,我省货物南向出海通道主要有三条:东线,始发成都,经重庆、怀化抵达钦州;西线,始发成都,经西昌、昆明抵达钦州;中线,始发成都,经宜宾、六盘水、南宁抵达钦州。

  “途经宜宾的中线,比东线短625公里,比西线少460公里,还避开了昆明、重庆等中心城市,货运通道的拥堵度大幅下降。”谭皇甫说。

  5月22日,宜宾-钦州集装箱铁路班列正式首发,50标箱的货物,包括摩托车配件、钛白粉等,通过钦州出海,经香港地区、马来西亚中转到日韩、东盟等地。

  泸州则把“南向”的重点放在广州黄埔港。泸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硕介绍,这条南向货运通道经泸州、重庆、株洲,最终到达广州黄埔港。广州有很好的货运基础,黄埔港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密集的国际航线,货物出海更便捷。“尤其是东南亚和非洲的航线,通过黄埔港出海更便宜。”

  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口岸工作局局长朱秋润认为,在与广州的合作中,泸州更多的是扮演一个“无水港”的角色,通过铁海联运的方式,“借”广州的船出海。

  “南向发展迫在眉睫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东向的通道目前在一定程度受到了限制,必须在南向上有突破。”朱秋润介绍,目前三峡货运压力很大,急需通过其他途径缓解。泸州港与广州黄埔港通过铁海联运的方式联动,“无水港”的属性得到进一步释放,东向的压力也将通过这条通道得到缓解。

  通道建设做强港口经济

  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宜宾经济发展的新支柱。

  刘征宇介绍,过度依赖物流属性,会让港口经济产生结构单一的风险。“万一哪个大客户突然不从你这里走了,你就感觉如临大敌。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发展永远受制于人。”

  港产城融合发展,港口经济才有出路。宜宾还在临港经济开发区布局科学城和大学城。

  在刘征宇看来,装备制造将成为我省港口城市南向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前不久,奇瑞汽车的全资品牌凯翼汽车,将注册地转移到了宜宾,项目完全建成之后,将达到100万辆产能。其在宜宾制造的第一辆汽车将于今年12月下线。

  不仅是把“宜宾造”销至南亚、东南亚市场,“粮食、纸浆等我们所需求的原材料,也能够通过南向通道运回来。”谭皇甫说。

  泸州的新兴产业,也因为通道的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原材料从南边运到泸州,泸州制造好之后再把产品运回去,产业的互动将进一步激活通道的活力。”朱秋润说。

  在朱秋润看来,智能终端这类型的高附加值产品,通过铁路运输会是更好的选择。他分析,铁路和东向的水路相比,水路在价格上有着巨大的优势。以下水方向为例,一吨货物一公里的运费为0.03元,而铁路则超过0.15元。“但是,运输周期可能就是20天和2天的区别。智能终端这种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显然更适合后者。”

  中国国际贸易大数据专家阮朝芳认为,在物流通道的建设上,川南临港片区还应该更加注重深化协同开放,加强与天府新区片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的合作,推进物流上的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促进港口物流互通、口岸通关互认,利用自贸区优势,从体制机制上获得更多便利。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