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十年之约 青川女孩带了一盒子珍藏宝贝重返俄罗斯

2018-09-13 06:16:01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刘波

董露现在任教于重庆红岩小学。

董露2008年在海洋中心。

在董露的“百宝箱”里,装着一堆来自俄罗斯的宝贝——残缺的贝壳、一块天然的心形石头、一块海水冲刷过的绿玻璃、还有一只木质帆船……

10年前,汶川特大地震后,受俄罗斯政府邀请,青川少女董露和其他上千名灾区孩子一道,分两批来到俄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海洋中心)疗养。

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到海边,第一次与外国人相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在海洋中心,董露收集了一堆俄罗斯宝贝,并带回了国。

疗养期间,英语基础不错的董露成为老师们的小帮手,当起了临时翻译。回国后,一心想学俄语的她却学起了日语,如今在重庆市渝中区红岩小学任教。

十年之后重返俄罗斯,她把那个百宝箱带上,送宝贝们回家。同时,她还想邀请俄罗斯朋友到她的家乡和她工作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她家乡的发展,看看他们现在生活得很好。

临时小翻译 十年前学的俄语至今未忘

海洋中心开设有绘画、彩编、软陶、粘画等兴趣班,从中国来的孩子可通过抽签的方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项目,就这样,她成了“帆船模型制作小组”的成员。

手工课堂上,董露认识了理县男孩李传家、康洪瑞、理县女孩李继阳等。几个少男少女用刻刀,砂纸、帆布、棉线等朴实又简单的材料制作成了一艘艘象征友情的帆船。

在海洋中心疗养时,为了保障与俄方辅导员老师们的交流无障碍,每个班组都配备了两名翻译。董露所在组的翻译是热妮娅和娜达莎。翻译不在现场,双方沟通就又成了麻烦事儿了。因为她当时念初三,英语能力还不错,在一次与辅导员进行英语沟通之后,便被任命为了“临时小翻译”。

与俄罗斯朋友打交道中,董露还学起了弹舌,学会了“你好、我爱你、谢谢、不客气”等几句简单的俄语,大家都夸她有语言天赋。回国之后,她偶尔还会冒出几句俄语。

重返俄罗斯 想请异国朋友来家乡看看

“临时小翻译”的荣誉感催生了董露一定要学习外语的念头。高考填报志愿时,她郑重地将俄语放在了第一志愿第一专业的位置,同时还填报了日语、法语等小语种。最后,她被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日语专业录取了。

本科+研究生,她学习了6年外语,通过了英语和日语的各类考级,进行过口笔译等各方面的翻译实践,她还作为大学生骨干志愿者参加了“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负责一对一外宾接待;参加了“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成都市委宣传部大会新闻发布中心负责外国记者的接待以及协助新闻发布等工作。

十年之后,重返海洋中心,董露最想见到当年的辅导员斯维塔。她记得,那个年轻的俄罗斯姑娘和现在的她差不多年龄。一次,同宿舍的一个小姑娘和家人通电话后格外想家,在那里偷偷地哭。斯维塔就把她抱在怀里,用手轻轻抚摸着小女孩的头,给她擦泪。“她的动作那么轻柔,那么温暖,就像妈妈一样。”

董露说,她还给斯维塔准备了她最爱的工艺品小老虎和草编。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席秦岭罗田怡受访者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