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企业合作发展大会现场。本报记者田为摄
9月20日,2018四川·意大利产业合作与投资对接会上,举行四川投资机会报告发布仪式(意大利语版)。 本报记者吴传明摄
合同多赚钱少怎么办
投资大周期长融资怎么办
9月20日,“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企业合作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数百名外企、央企、地方企业负责人在此聚首,共同关注“一带一路”上的新商机。
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如何让投资项目更赚钱?如何做大市场蛋糕?企业负责人在头脑风暴中擦出了灵感的火花。
□本报记者朱雪黎
基础设施建设利润太薄?
用新技术让项目更赚钱
“中国企业投资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合同金额增势喜人,盈利能力却并不见长。”卡特彼勒公司是全球知名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其全球副总裁陈其华登台演讲的一句话引起现场一阵躁动。
他摆出一组数据:2015年-2017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工程承包合同额增长55.8%,营业额增长23.5%。今年最新发布的“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中,69家入选的中国承包商营业额占全球的23.7%。但从盈利能力来看,这类建设企业的资产回报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4%左右,明显低于行业整体平均水平。
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需求来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仍将是未来数年的重要投资领域。同时,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也面临规模大型化、复杂化,国际工程技术标准要求越来越高等新挑战。未来,这类企业如何才能更赚钱?陈其华提出,用新技术来突破。“比如,用智能挖掘机能够使作业效率提升45%,燃油效率提升20%。”在他看来,借助物联网、无人驾驶等智能新技术,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建设效率,基建企业有很大潜力可挖。
市场蛋糕能否再做大?
用新思维开展更多合作
在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长进看来,发掘新商机,除了需要新技术,更需要新思维。
中铁股份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目前已在“一带一路”沿线3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在建项目165个,其中不乏莫斯科至喀山高铁(莫喀高铁)等重大项目。尽管如此,李长进仍在呼吁,要面向未来,形成更大合力。“独木不成林。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我们希望与更多国内外企业协作,共同建设并实现跨行业产业链延伸。”同时,他还抛出了设计咨询、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创新转化等一系列合作“橄榄枝”。
“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我们希望政府、行业能加强与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金融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设,为相关项目做强金融支撑。”李长进表示。
台下,企业负责人们也纷纷呼吁,希望能从更高层面,构建“一带一路”沿线重大项目协调机制,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和项目,加速推动谋划项目落地落实,做大市场蛋糕。
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则透露了未来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思路。高质量开展重大项目合作,将着重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高质量开展创新发展合作,将支持央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战略性、前瞻性产业开展更多务实合作;此外,高质量开展民生合作,也是重中之重。
热观点
当川茶遇上意式咖啡
□本报评论员张雨
2018四川·意大利产业合作与投资对接会,中场茶歇很有意思。不少东方面孔,端着一杯意大利“Espresso”咖啡;而西方面孔,却大多端着一杯四川的茉莉花茶。
这幅川茶遇上意大利咖啡的画面,不见违和,更像足了一个隐喻,直指四川与意大利深化合作的美好前景。
近年来,四川与意大利交往日趋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意大利已成为四川开放合作的重点国家。而意大利作为本届西博会主宾国,博览会期间举办的系列经贸、文化交流推介活动,则将进一步加强四川与意大利之间的联系。
合则强,孤则弱。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四川与意大利共享机遇,深化合作,在共赢时代顺势而为。我们期待,一个更加互惠互利的未来。